刘玉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会长、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办原巡视员刘玉兰出席论坛并致辞。

刘玉兰在致辞中介绍了科技部和生产力中心在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服务等领域所作的工作,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她提到,科技供给导向一方面是面向世界前沿抓基础研究,二是面向国家战略抓重大需求,三是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抓攻关。另一方面就是创新服务的导向,也就是像生产力协会这种科技服务业,一个是前端抓战略规划,中间抓资源配置,后端抓监督评估,将来诚信建设至关重要,诚信建设科技部专门成立了司。导向是改革开放的导向,一方面是改革强调了建设体系,二是开放强调了提升水平,三是聚集天下英才。

在致辞中刘玉兰特别指出,当前,中国3万多人的队伍,每天服务企业在一线,他们发现了很多的贴近民生的高尖端技术,这些技术将来也会在汉中进行推进,生产力协会将会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汉中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为致辞实录:

尊敬的方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尊敬的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首先介绍一下生产力协会的情况,有台湾生产力协会的朋友来了,我很高兴。我们的生产力协会模式是跟台湾学的,当年的台湾的生产力协会手把手教给我们生产力协会应该怎么组建。

介绍一下科技部的工作情况,因为我退休前在科技部工作过35年,退休前在重大专项办,现在科技部改革以后,主要有17项职责,17个机构,364名编制。主要司局有战略规划司、创新提议建设司,新设了技术监督与诚信建设司,重大专项办,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这是与生产力紧密相关的,因为来了好多大学的校长,大学的朋友们,它主要是进行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我觉得和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比较切合的,它是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这是这个司未来的责任和未来的任务,高新区、创新示范区都属于这个司进行指导,特别是开发区的建设。还有外国专家服务司,国外引进智力管理司,大家知道外国专家局和科技部是一套人马,一个牌子,一个机构。

我把科技部新的工作说一下,有四个导向,第一个是科技供给导向,仅靠中科院是不够的,要靠在座的各个大学。我和有些大学比较熟悉,就是因为当年我在863重大专项办,和很多大学都是有机会接触的,了解到各个大学都有很多的科技成果。科技供给导向一方面是面向世界前沿抓基础研究,二是面向国家战略抓重大需求,三是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抓攻关。它的导向是转移转化的导向,就是大学的好多科技成果怎么转移转化过来,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来负责这项工作。另外一个导向就是创新服务的导向,也就是我们像生产力这种科技服务业,一个是前端抓战略规划,中间抓资源配置,后端抓监督评估,将来诚信建设至关重要,诚信建设科技部专门成立了司。导向是改革开放的导向,一方面是改革强调了建设体系,二是开放强调了提升水平,三是聚集天下英才。我们生产力也会全面的为汉中进行服务,汉中市一直在抓机器人、材料等产业,刚才抓的几个产业都非常好。我们现在全国3万多人的队伍,每天服务企业在一线,他们发现了很多的贴近民生的好技术,所以这些好技术我们将来也推动落在汉中,这些好技术,一个是把它带出国门,一个是落地产业。生产力协会一方面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将来生产力协会也一定全过程,、全方位的为汉中的产业发展,为在座的各个企业家服务。

谢谢大家!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