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和平: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要素

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胥和平在论坛中提到:要从宏观层面上思考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要素。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加速发展,各种新学科不断出现,大数据、互联网联合已经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强大力量。

他认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大量出现,推动了产业、智能、服务化转型,这是整个思考经济转型的大脉络。创新教育要注意当今创新活动一些新的动向,当代科技创新最明显的动向是围绕产业的构造创新生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深度融合。结合资本的力量,资本市场广泛介入科技创新活动。创新资源的快速流动共享,新型研发组织不断成长,特别是有资本支撑的科研机构在快速成长,网络化平台化研发体系开始形成。创新创业互为载体,新兴企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中坚力量和引领者。在基础性判断上,我们需要坚持创新思维,积极谋划全面创新。以双创赋能城市发展, 把城市变成创新热土, 为城市注入创新要素。

以下为分享实录:

在场的各位院校嘉宾关注中国的创新,关注中国的教育,更加关注中国未来的发展,你们的到来会给这个千年的文化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在最早的时候刘总跟我说让我参加一下全球的创新教育大会,我突然发现这是巨大的挑战。面对一些教育家,我只能当学生,我不敢讲。后来他们说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转移,这是科技部这些年一直抓的重点工作,也是创新创业的核心问题,后来题目就定在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寻求创新创业的新突破。我的题目是,为城市发展注入创新要素。我想从一个宏观的层面上来思考一个城市的发展,来为中国城市的创新发展做一些探索。

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发现,国内外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就是当代的科技创新呈现了高素质发展态势,为全球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基础和形势。今年的5月28日,在新一届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提出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技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各位教育家在谋划创新教育和改革发展时,很大的问题就是把握创新变革大趋势。科技加速发展,各种新学科不断出现,大数据、互联网联合已经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强大力量。产业创新非常活跃,产品创新非常活跃,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大量出现,推动了产业、智能、服务化转型,这是整个思考经济转型的大脉络。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整个培育新经济的一道亮色。在昨天下午的论坛上,白老师专门讲了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最近几年没有双创,没有新经济的发展,中国在面向当下的国际冲突,面对当下的经济压力,情况完全不一样。互联网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短短几年互联网影响了销售、影响了金融,将来进一步将渗透到娱乐、媒体、社交和公共管理。近几年以来,我多次参与了关于教育变革的讨论,互联网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等一些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超乎我们的想象。整体来看未来十年将是产业变革巨大的十年,产业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世界贸易体系将重构,很多产业走在历史性的拐点上,颠覆性变革的拐点上。我们现在研究创新创业活动一直是教育界朋友高度关注的话题,但是对于创新问题的研究,从80年代世界就开始关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动线从80年代就有突破。这些问题我们想了很长时间,讨论差不多有30、40年了,很多结论已经形成了,很多研究者也下了很大工夫,但是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高校老师停留在原有的研究框架里面,停留在科技技术人员为主的框架里面,远离了当今创新实践。

我们的创新教育一定要注意当今创新活动一些新的动向,当代科技创新最明显的动向,一个是围绕产业的构造创新生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深度融合。其次资本的力量,资本市场广泛介入科技创新活动。在当代的很多前沿技术研究,包括一些应用基础研究,都是资本的力量推动的,这一部分会成长得非常快。第三是创新资源的快速流动共享,新型研发组织不断成长,特别是有资本支撑的科研机构在快速成长,网络化平台化研发体系开始形成。那些过去孤立的一个点、一个点的研究机构,那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的实验室都将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很多科研院所开放性不够,将可能被边缘化。第四,创新创业互为载体,新兴企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中坚力量和引领者。今年的上半年北航两个孩子发射了小卫星成功,问题是他们成立的公司才两年。我们当时看到这个报道,大家座谈的时候说真是不可想象,如果国家科研立项估计经费还没拨完,他卫星发射成功了,完全是全新的机制。给我们很大启发,很多科研工作者非常辛苦,我们拿着国家项目指南,一代一代申报,一代一代做下去,一做好几年没出东西,现在新兴创业企业很快把这个突破了。现在最好的无人机技术在大疆手里,最好的商用云计算技术在马云手里,最好的无人驾驶技术在李彦宏手里,这一点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大学的研究者思路要打开,要注意到这种力量,这是重要的合作和依托对象。整体上,看全球创新进入需求主导,大众创业的新阶段。

在我们的基础性判断上,我们需要坚持创新思维,积极谋划全面创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谈创新就是科技创新,一谈科技创新就是科研项目,我们想到教授、博士、实验室,这是对的,这是它的基础,但不是全部。2015年奥巴马下任以前出版美国第三版创新战略,第一个层面推动经济增长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包括了四个新: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新流程。创新,美国人都讲四个新,这一下把我们思路打开了,不能光是盯着实验室,盯着知识产权,专利这些东西创新,还有更多创新。另外一个层面叫制度和公共部门的创新,就是政府改革,这都是我们的创新,所以要把创新的思路打开。2014年总书记明确的讲我们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这个全面创新在宏观层面上,包括了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国家治理创新。在微观层面上包括产品创新、企业创新等。我们坚持全面创新,用总书记的话说,全球要换场子,所以必须有这种思维,从互联网经济中寻求突破,突破传统结构方向,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理念和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对像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产业基础相对完善的企业,因为这个地方国防基础实力雄厚,文化产业很有特点,我们要更加着力培育先发优势的发力。十九大科技创新精神体系非常宏大,但是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思想,培育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西方技术,跟踪、模仿、学习这么多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对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科技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科技强国。在科技发展上我们要强调先发,强调引领,强调下好创新先手棋,这是总书记原话。产业发展上要培育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充分抓住当下,我们国家整个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抓住信息互联网技术进入2B阶段的新阶段,这样一个历史的机遇,大力发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现在产业界,创新界有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为产业赋能,为企业赋能。要通过这些新的要素把传统产业,把制造业,把农业,把文化教育产业激活,赋予新的能量。现在一个非常好的新风口,是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在能源、交通、农业、医疗、教育、社会治理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要积极推动能源变革,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要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推进智能制造,大力发展新农业,建立特色农业体系,发展农业特色小镇。这些东西在陕西汉中这个地方有独特优势。最后我们要回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这个地方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上游的水源地,绿色发展将是他们巨大的财富保障。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陕西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一个狭长的地带,包括了中国基本的三大地貌它都有,陕北黄土高坡一直到沙漠,中部地区关中平原农业粮仓,所以在这个地方绿色发展问题,生态经济问题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爆发点。

科技成果转化这个词是计划经济框架流传下来的,西方在创新体系里面没这个词。与此相关的叫科技成果的交易和转移,这是西方创新体系标准提法。核心是技术的资本化,是实现技术的资本价值,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投资体系,要建立新的研发体系,特别是有资本支撑的新的研发机构,像华大基因这些机构叫新型科研机构,很多众创空间的科研型的企业就是新型科研机构。我有一次到了北京中关村的车库咖啡,本来想去考察,结果在那一上午,我非常感动,几个小伙子大学毕业以前就决心要创业,鼓捣了软件,但是没有资本,没有场地,什么也干不成。最后他们就北漂,平时在车库咖啡上班,我们到咖啡馆去,你去交20块钱可以坐一上午,每人买杯咖啡在那一天,没有办公场地,坚持了三个月。半天研究一上午,中午吃完饭就得要演讲。他们告诉我,后台坐了一堆老谋深算的家伙,风险投资家,有人跟他们约谈了,要收购,一收购500、1000万到手了,新型研究机构。后来我又碰到一个小姑娘,在给人做财务,很多小公司没有财务,一个人办创业公司起来了,充满活力。我们的思路一定要打开,我们不能一想到创新创业就很高大上。大量的地方要落地,要讲接地气,这是最富活力的创新,苹果就是这么出来的。思路一定要做一些转变,新型孵化机构,研发机构,专业平台。

这些问题讨论完了以后,我们需要以双创赋能城市发展。双创这件事情是重点,它涉及了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新增长点、新产业。我们汇聚到这个城市,就是希望把城市变成创新热土,要为城市注入创新要素,这种要素就包括了知识和技术,创客、风险资本、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教育,远远超出了我们过去做工业化时代的园区建设,要建设创新密集区,培育创新文化,推进政府进行创新管理的改革。

把当今创新一些主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个请教,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胥和平主任的精彩演讲。因为今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来自高校的,现在高校面临一个最大的困境,就是高校研究室、实验室里面的科技成果和市场之间好像永远有一个很宽的鸿沟,在这一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胥和平:

这个问题是当今在高校推进创新创业过程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这里面有一个前提,现在大量的科技项目没有经费支持。因为中国目前缺乏有用的科技成果,认清形势,科技成果不是讲一项成果,要讲核心技术,配套技术,配套软件,我们大量缺这个,且技术不成熟。第二个问题,优秀的科研项目缺乏经费支持,现在资本家提了一堆钱找不到投资对象。中国现在钱多到什么程度,炒房子,炒大蒜。你说我这个东西挺牛,要改变地球,怎么改变,什么地方让他挣钱,你把故事编出来,这叫创新设计,创新的产业设计,你得把业态告诉人家,人家不懂。一定要在基础性科研上下功夫,不要沉醉于过去。今年春天特朗普打了我们一下,很多人灰心丧气,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芯片不行。你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问题面向世界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教育界要想这个问题。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