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派富创始人、高智发明总裁严圣参加论坛并进行演讲。严圣详细介绍了派富的体系,将技术成果分成五个等级:专利技术想法,实验数据,样品,产品,商品。派富对所有可能合作的企业或机构分成两类,一类是技术的供方,有技术要推广的;一类是技术的需求方,需要技术提高自己的质量。
严圣介绍分别从专利布局、企业包装、技术风暴、投资融资、产业对接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专利如何变现和发掘存量专利的产业价值、商业价值。
以下为分享实录:
胥和平主任讲话的时候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产业和技术老是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
刚才正好提到为什么大学的东西和产业老是对不上。我们并不是东西太多,而是有用的东西很少。今天来的大部分是大学的老师。技术也好,专利也好,到底技术在什么阶段,这是最关键的。实际上做的最关键的事就是把技术分成五个等级,派富的体系,我们自己的内部体系。第一个体系就是专利技术想法,只有专利和想法。第二个有了实验数据,在实验室里有一些实验数据。第三级就是有了样品。第四级就是有了产品,可以做产品。做样品的时候可以手工敲出来一个东西,但是不是规模化的生产。真正要规模化生产一定要工业设计,所以必须有产品级别。最后一级是商品,就是可以卖钱了。今天大学出来的东西基本上是一级和二级的东西,大学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出不来有产品的东西,因为大学不是干这件事的,大学是个研发机构。企业绝对需要的是产品和商品。我们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好的东西,而是大学出来的东西和产业需要的东西是对不上号的。今天来征兵了,我身体好,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一定要18—21岁征兵,你说来一个10岁的,能当兵吗,当不了,他不适合这件事情。我们真正要做的,不用弄那么多心思是不是新型研发机构等等,我们就做一个中视平台。有一个专业的词叫死亡谷,很多东西过不来这里。是不是我们做的不好,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统计过这个数字,每年全球研发费用1万多亿美金,差不多60%多是企业来的,30%是政府来的。有多少可以转化为有用的东西?4%点几,也就是每年1亿多亿美金钱下去,真正变成东西的,变成商品的东西,实际上只有4%点几,所以大家转化不成是非常有可能的。为什么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做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们能力有多差,非常关键的是我们中国的人是不可以失败的,我们不接受失败,我们在家里小孩读书写错题都要挨揍,我们哪里敢失败。哪个企业家说可以研发费用100亿给你,只除4亿的成绩,谁会干这件事。我们不允许失败,这是在创新方面最大的问题。
怎么做这个,怎么解决这个。我在开会的时候,一个之前并不认识的人,给我发短信说,他手里有特别好的技术,也有很多示范工程,但就是推不出去。我说两条最关键的事,第一件事,技术有颠覆性就麻烦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使用一个技术对上一代有颠覆性的时候是风险非常大的。谁知道能不能做成,做成了非常好,但也非常麻烦,颠覆性的东西推广起来非常难。这是第一个问题。最大的问题,由于有颠覆性,对上一块技术的利益蛋糕会切掉这一块。我们在做技术转移和对接的时候,越好的技术越难对接。他问我怎么做,我当时给他了这么一张图,把所有可能和我们合作的人,企业,机构,分成两类,一类是技术的供方,有技术要推广的。一类是技术的需方,需要技术提高自己的质量。对于技术供方我们做五件事,第一件事专利布局,如果不把专利布局做好,这个技术就会变成所有人可以免费用的。第二件事做企业包装,一听就很难。我们看到的技术供方的PPT展示,绝大部分都要重写。技术人员大部分脑子里想的不是做产业的人,写的东西可能过于科技,有的时候说的太大,有的时候说的不够,所以我们要重新梳理PPT,对于国外来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翻译。第三件事特别关键,技术风暴。写一个报告,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报告行业领导,协会领导。一个是报告行政领导,部委领导。这里边不是让某一个人批这个事,我们要让领导知道确实有这样的技术存在。因为现在新的东西太多了,鱼目混杂。刚才发言的嘉宾说到的几个名字,技术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恰恰认为它是有领先的技术。这就很可怕,当你认为我们续航里程300多公里的时候,你真的不知道美国有1000多公里的技术,我们正在和企业对接合作。当我们跑2万公里换一次的时候,我们可以20万英里,让你一辈子都不换闸皮。为什么第三件事特别重要,我们要让领导知道这件事,要让底层在推的时候,领导知道真的有这么一件事。我们是小公司,真的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情,也没有精力做这件事情,我们只做成熟的技术。第四是要做投资融资。在做技术服务也好,专利服务也好,你很少听说一个机构还给你钱这件事情,因为无论你的技术多成熟,无论你多厉害,你在去推动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是要花钱的,所以资本要对接上。技术投行第五件事最重要,不论你什么技术,不论技术好到什么程度,都要和产业对得上的。一个技术,两个技术,三个技术,除非你是材料性的可以做成产品,绝大多数领域如果一个技术很难做成一个产品。这里边我们一定要和产业接上,这个接上并不是做产品,是和产品挂上,能用到你的东西。专利布局、企业包装、投资融资、产业对接,这些事情做了,实现产业化就更容易了。
我们的客户群,来自世界各地。可能会有好多名字,都是实业。我们特别希望我们的专利和技术服务能挂到一起,能和产业对到一起。
今天来的主题是说大学里面很多的专利技术不能变成钱,不能变成产业,所以今天来跟大家做下分享。第一句话叫做存量专利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手里的东西怎么变成钱。如果不从源头控制质量,本身的专利价值又不高的话,怎么变花样也变不成钱,这个坯子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虽然写存量专利的商业化,更关注高价值新专利的产生。
首先说专利到底能不能变成钱,到底专利是不是一个虚的东西。我原来工作的公司,叫高智发明,这里的8万和4.6万两个数字,这是高智发明在顶峰的时候,拥有82000个专利,这时候一听82000很多了,最关键的是46000个专利在赚钱,53%的专利在赚钱,这个比例任何人听到都觉得太吃惊了。中国最好的高校13%点几,第二好的高校7%点几,科学院可能不到1%。这个机构的赚钱比例53%。我只想跟大家说一件事,专利是可以赚钱的,专利是可以产生效益和实现价值的。
为什么专利赚钱这么难,专利的价值到底怎么决定了它,三个东西跟大家分享。第一个图的意思是,一个高,一个低,一个中国,一个美国。任何一件东西值不值钱,要看法律上是否允许他值钱。如果一个贝壳在马路上不值钱,过去贝壳做货币的时候就很值钱。专利的价值和法律制度非常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某一个技术东西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可能值这么多钱,在中国可能值这么多钱。手机里面专利大战最关键的专利就是解锁,苹果和三星为这件事从08年就开始打。几年前美国法院这一个专利判三星赔10亿美金。大家说如果成立以后,其他企业应该向苹果付多少钱。同样一件事情在国内值0美金,因为大家都在用,没有给钱。这个东西是我们任何人,在座的人没有能力去改变它的,我们正在努力的发展,我们也不是0。我们不用抱怨说我们的专利为什么和美国专利价值不一样,因为有个起步的时间,我们从80年代开始做这件事情。第一件事决定专利的东西是法律和体制。第二件事,刚才讲联合大学厉害,因为是实用性的学校,是很多学校聚到一起。某一个专利现在非常非常复杂,做一件事情谁知道这个麦克风有多少专利技术,自己做的人都说不出来。这时候应该聚到一起来做,聚在一起才有协同效应的可能出现,成功的可能就大得多。为什么高智发明8万多专利里面90%多是外面拿来的。其实我们在北京和很多学校都有合作,为什么愿意合作,因为对方知道我们不会偷他的东西,不会拿他的专利不给钱。最关键的,这个东西在自己手里可能值1万块钱,单位合作协助你可能值10万块钱,在这边可能值1000万,协同效应有了以后,价值可能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要聚在一起做。这个模式非常重要,再就是专利质量。到企业去,企业特别爱说高新技术企业,最核心的就是你有多少发明专利,所以我们今天的专利约等于奖杯,但是不等于钱。一个是法律制度问题,一个是模式问题,一个是源头控制质量的问题,要从源头控制质量,才可能让它变成钱。这个东西是特别想跟大家说明的。中国最厉害的科技型企业,用别人的技术侵权也没有什么关系,几年以后也是市值几千亿的公司。
怎么做?第一件事是发掘存量专利的产业价值和商业价值。我们非常希望做一种聚合做事的模式,我们会把一些学校,一些科研机构,一些产业让他们做初选,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有人愿意花钱做这件事。我们特别希望不管是企业也好,院校也好,自己先去做初选,手里拿着100个专利,认为这个可以变成钱,我们再来商量。目前来讲我们正在做一件事,我们希望能凑5000个专利,很多人初选,初选以后精选,这就要花时间了。初选来了比率在精选以后的比率是2%左右,100个专利,我们再选完以后会跟对方非常诚恳的讲,我们只希望做2个专利。目前我们基本上选率是2%。拿这些专利以后我们再做几件事情,就是大家常说的专利侵权,技术转移等等。
对于新的专利怎么产生,有价值的东西怎么来产生。大家可能没见过这个图,我们是怎么产生想法,你的想法可能值钱,我的想法可能没那么值钱。我们先做命题,这个问题是在研发里面真的遇到问题了。我们国内最大的燃气公司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管道腐蚀问题,这是它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全世界都解决不了。我们会找一些人做头脑风暴,大家聚在一起做事是绝对最核心的东西。这里的头脑风暴的人绝对不是找所谓的院士、专家,有院士,也有专家,我们这里有很多很多的老工人师傅,我们有很多老工人请在一起做头脑风暴。为什么?很多的解决技术问题是老工人师傅发现这样一下就能解决了,这是解决问题的事。做的时候就是这些人坐在一起要解决这些事情可能有四个路径。假设四个路径我们并不是要解决从这到这,我们经常来发现经常企业说我们能帮你解决什么技术问题,比如说北京,我10年特别想帮北京做一些事情,当时要解决雾霾的问题。我们跟有的机构说要解决癌症的问题,貌似是技术问题,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只是你最后的目标,怎么把这样的问题,怎么分解成一个一个很小的问题,怎么解决。要把每个问题进行提前布局,每条路径可能想到的问题,不同的样子,这里面我们要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才可能找到答案。小的问题找方案,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方案,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解决。每一条路径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几条小的方案。这里边并没有解决技术问题,没有结论,但是我们找到了很多可能解决问题的小点。这相当于你在路上面这条路上面你找到了几个关键点,建了收费站,这是专利的东西。今后不管是谁走这条路径,谁走通了这条路都要给你钱,因为这是你的专利。这个是真正所谓高价值专利产生的想法的,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来源。可能我们一个问题都没有解决,但是我们掌握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关键的点,对我们今后的专利布局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所谓的三部曲,技术想法有点像拼图的游戏,我们在选一个想法能不能有价值的时候,我们真的不是光看技术层面,而是看三步,第一步基本的因素能不能变成专利,能不能变成可以交易的东西。大家不要认为自己发明的东西就可能变成专利,你发明的东西90%以上别人可能都做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第二个叫技术打分,你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很难成系统。最关键的就是商业前景,能不能变成钱。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要把它写进专利,找专业机构写就可以了吗?不是这么回事。在写专利的时候,如果讲到高价值变成钱,一定不是就写专利这件事,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不那么写,为什么写这个技术要点,不写那个技术要点,从哪个结构写。我们有六字方针,在写的时候就要打谁,我针对和谁做朋友,我针对谁来打我,就是打谁,防谁,和谁这件事。今天讲的不是一般的专利产生,我们走的是质这个事,这是所谓的打谁、和谁、防谁。再往下,中间是传统的交易模式,这个里面不讲。除了这个东西我们还有几个模式:协会模式、亮剑模式、防御模式、预测模式,对我们来讲可能有几个模式,让专利更容易变成钱。
最后一个是说有了好的想法,有了好的专利,怎么把它变成钱这件事,除了交易以外,我们有个很关键的要素,就是让专利动起来。大家听到很多很多词,专利的证券化也好,专利的抵押也好,保险也好,大家都知道,所有的所有东西,不论你什么业态的东西,要想变成证券化等等,一定要有流性,一定要变现。再好的东西不能变现你怎么做这些事情。你拿个特别好的专利到马路上,绝对不会卖钱,没有人看得懂。刚才杨老师讲过创新生态圈,我们的生态圈什么意思,这个最左边是公司的LOGO,我们希望有钱派出去。这四个颜色代表创新的生态圈。蓝色的代表产业,是最大的。金色代表资本,是钱。绿色代表技术,大家可以看的很清楚,我们绝对的理念是产业伟大,所有东西都要围绕产业服务。这里面服务机构是红色,你的想法再厉害也不是创新的核心,创新的核心对我们来讲就是产业。我们认为技术和资本全要围着产业转。我们的生态圈就是产业为大,技术资本为辅,服务在外围。
最后从团队来讲,为什么不是讲人。我们的团队怎么凑的,我们有搞技术、医疗、金融、教育、法律、咨询的,我们真心认为做这件事情是要有跨界的本领,跨界的经验,跨界的知识,才可以把它做好,谢谢!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