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白津夫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白津夫核心观点认为,要促进双创高质量发展,既要关注到主体进一步的强化,也要关注和加强载体的建设。他指出,双创作为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已经纳入到联合国的文件。双创事业蓬勃发展,聚众智,汇众力,中国正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的热土。通过调研得出,不仅仅是中国的年轻人参与到创业中来,而且也有国外的留学生、企业家直接来到中国参与创新创业。这种创新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我们要真正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贯通、各类主体协同的融通创新格局。
白津夫还围绕双创发展的大趋势、双创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祝贺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我演讲的主题为促进双创高质量发展。
双创作为中国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已经纳入到联合国的文件,中国的双创蓬勃发展聚众智,汇众力,中国正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的热土。我们这一段时间的调研看,不仅仅是中国的年轻人参与到创业中来,而且也有国外的留学生、企业直接来中国参与创新创业,我们的的确确成为一个热土。这种创新的蓬勃发展,推动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个话题,双创发展的大趋势。大家知道双创为激发创新的潜力和市场的活力,为扩大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权威部门统计,我们各类的参与者数以亿计,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今年以来日均新增的企业约1.8万户,新增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所以中国经济在当下这种复杂的环境下,经济依然能够稳中有进,和我们创新创业,和新经济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大家可以设想我们能保持市场稳定是什么力量呢。很多学者做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其实重要的力量是创新创业促使经济增长。如果没有激发市场活力,这种经济持续下行所带来的市场振荡是不容忽视的,这是我们说创新创业带给我们的积极层面。在双创大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双创也存在着低水平扩张的态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做了一些调研,这种低水平扩张的态势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甚至在有的地方,作为政绩工程被泛化,由此形成类似僵尸空间,空壳孵化器的现象还不在少数。我们看到一些所谓双创过程轰轰烈烈,但是结果不甚了了,既浪费了资源,也浪费了创业者的感情。我和胥和平主任曾经接触某一家年轻人搞的创业空间,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去了,我们一再告诫他要提高水平,因为他本身不是做这个的。但是几年不见,他居然搞了上百个城市连起来,所以我比较担心这种低水平的扩张仅仅是把氛围造了起来。这些都还不够,怎么提升创新创业的水平,这个问题确确实实摆在我们面前。大趋势下,好的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激发创新活力、市场的活力。我们也看到这种水平扩张的态势是存在的。
第二个话题,双创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我们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同样双创也到了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这样一个形势和大的背景下,要求我们的创新创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大力度的实现创新创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持续深入的推进双创。一个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如果说习近平经济思想核心要义,我认为就是高质量发展,所以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深入的推进双创,来着力提升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官方讲创新如何带动就业,我想这里有创新如何引领创业。创业如果没有创新的引领,仍然是低水平的摸索,我们要通过创新带动创业,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参加到创新创业过程中来。第二个方面要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平台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我们要真正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贯通、各类主体协同的融通创新格局。我们特别强调融通创新,怎样做到线上线下各类主题协同这种融通格局的形成,我觉得当下,在双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特别考虑。
第三个大的话题,是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在当下要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恐怕要同时从两个方面展开,也就是主体和载体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主体方面,我们要紧跟互联网从离线到在线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我最近看了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写的书,给我启示很大。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已经是革命了,但是仅仅互联网还不够,要在线。现在是在线互联的时代,在线互联会引发一系列的革命。这种在线互联使双创主题社会化成为了可能。现在整个双创,尤其是创新从小众走向大众,那么通过研发的众包,开放创新交互平台,为创新主体的无限参与提供了条件,这是非常好的条件。我们之所以能够如火如荼地把创新创业推进起来,和这种大的技术条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要来推进双创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强化双创教育和专业化指导。现在主体的参与很多,但是参差不齐。所以要解决日益壮大的创业队伍和专业化指导跟不上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要建立专业化的创业导师队伍。没有专业化的创业导师队伍,我们说创业的升级版也是句空话,所以要提高创业导师水平,为创业者提供卓有成效的指导。我曾经到日本专门考察了日本的创新创业话题,在东京大学我们看到,东京大学也有这样的创新创业平台,都是由导师带着整个师生做的,它的创业成功率非常高,甚至有很多在创业过程中学生就有专利来申请,有些大公司跟进。反观我们学校搞的平台,几乎是学生默然的在那创新。所以我们要加快主体的提升,特别是在创业导师方面精准发力。第二是要建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领衔的创新团队建立超级联系人。特别强调超级联系人这样一个概念。我考察过美国这方面的创新,我也看了去年出版的一本书,所谓超级联系人,一头牵着市场,一头牵着专家,这种超级联系人是真正能够做到把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到商品这样一个过程。我想这一块恐怕是我们当下最为关注的,我们培育这样一个超级联系人,让我们成果落地,从幼苗培育参天大树,这是我们从主体层面的第二个方面。
除了主体之外,双创高质量发展还要强化载体的建设,要支持众创空间提升品质。目前我们众创空间5700多家,孵化器4000多家,加速器500多家。在此方面,第一要加强平台建设,一个是要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来推动大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创客融通创新,来提高创新效率,进一步缩短创新进程。其次是要搭建更多的跨领域的、跨主体的创业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精准服务。再次是着力提高创新创业平台的服务能力,引导众创空间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这也是总理特别强调的。第二个大的方面是要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实现产教城深度融合。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这次会议,产校和城市怎么融合发展。要产教城深度融合,来强化载体的功能,营造新的双创生态,着力从产业孤岛,组织孤岛向创新社区的转变。我们过去弄一个园区,更多的是把它做成产业孤岛,甚至组织孤岛。我看西方也在强调如何把园区从组织孤岛向创新社区来转变,这恐怕是我们在促进双创高质量发展特别要关注的。我们不仅要注重主体层面,也要加快载体的建设,加快这方面的转型。
我的核心观点就是要促进双创高质量发展,既要关注到主体进一步的强化,也要关注加强载体的建设,我们共同努力来促进双创更快更好地发展。
谢谢大家!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