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欣:创新创业助推产教城融合发展

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天津大学副校长谭欣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谭欣从教育的历史与传承谈起,以产教城融合发展和创新创业实践这两个板块,再到探索产教城融合的方向和路径展开演讲。主要介绍天津大学和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

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由盛宣怀创办于1895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在创办北洋大学时期,盛宣怀指出了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明确了天津大学兴学强国的理念。北洋大学经过到现在123年的岁月沉淀,在1951年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1959年成为了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211,后面2000年成为985建设首批重点高校。

谈及天津大学对产教城融合发展进行深刻的探索和实践,谭欣介绍说,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科技,科技方针是两聚焦一扎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高度融合。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与会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美丽的汉中,参加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

此次论坛主题非常鲜明,意义深远。产教城融合发展是在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和产教城分离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意在把产业大局和新型城镇化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融合发展,既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我的演讲题目叫《创新创业助推产教城融合发展》。从历史与传承开始,以产教城融合发展和创新创业实践这两个板块,再到探索产教城融合的方向和路径,我向大家做以汇报。首先,我介绍一下天津大学和今天上午刘总提到的天津大学宣怀学院。

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由盛宣怀创办于1895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在创办北洋大学时期,盛宣怀指出了“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明确了天津大学兴学强国的理念。北洋大学经过到现在123年的岁月沉淀,在1951年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1959年成为了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成为“211”工程院校,2000年成为985建设首批重点高校。盛宣怀先生创办招商局,此渊源也加深了天大与中科招商的合作,并联合建立天津大学宣怀学院,也称中科创业学院。学院结合天津大学创业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从管理体制、课程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全流程的优化再造,成为天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验区。

谈到天津大学西北联大时期的历史和宣怀学院的建立,在这100多年历史岁月当中,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感悟更加深刻。1938年,当时的北洋工学院怀抱着坚决抗日的决心西迁后,与其他高校成立了西安临时大学,在西安饱受日军的袭扰后迁往汉中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在此特别要感谢汉中人民对当时学校的满腔热诚的支持。同样招商局也是盛宣怀先生创办的,此渊源也加深了天大与中科招商的合作,并联合建立天津大学宣怀学院,也称中科创业学院。学院结合天津大学创业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从管理体制、课程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全流程的优化再造,成为天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验区。中科招商举办的论坛到现在已经第五届了,天津大学每届都参加。天大的品格,天津大学以兴学强国为办学宗旨,穷究学理,作育人才,传承文明,振兴中华,塑造未来;以实事求是为校训,弘扬严谨治学,校风秉承爱国奉献精神。天津大学按照现在的话,以党育人。在创办北洋大学师堂时指出将兴学强国作为创业型大学的根本目的,同时也赋予了中国大学——当时第一所大学,兴学强国的历史使命。1915年,校长赵天麟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教导学生逐渐成为现在的校训,一直沿用到今。天津大学师生身上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正是高水平办学质量的体现。天津大学或者叫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将爱国奉献作为光荣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追求。天津大学的理念,100多年以来,天津大学学校建成综合性、研究性、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总结出来一个经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第二个题目是产教城融合发展。天津大学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实践。首先讲科技,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科技,科技方针是两聚焦一扎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高度融合。天津大学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依托学校立足当地辐射周边,先后建设了十个区域合作创新研究院,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域链,实际就是大学不仅仅是为我们所在地服务,更多的服务国家的建设。跟地方政府要高度融合。实现了人才链、学科链、科研链、产业链的连接,能不能做到无缝,我觉得现在还有困难。我们尽可能推进这种比较顺畅的连接,但是大家清楚这种连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正是我们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做行业管理,或者是部门管理,包括高等学校管理的同志们,真的要想办法去解决的问题。其中举个例子,比如滨海新区的滨海工业研究院,有六个技术研发中心已培育孵化科技企业40多家,大推力火箭燃料研究技术在重点型号上应用,现在国家重大任务,实际有些项目在校内,或者在我们传统的校园已经很难完成了,因为它的安全要求,供电要求,包括周边的防护都有新的要求。只能通过研究院,以新的模式拓展它,用这种模式为国家服务。再比如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院聚焦国家海洋战略,这里面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大学建立前沿技术研究院,武清是离北京最近的一个区,支持北京科技创新衷心的建设,技术转移,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促进了天津高端装备制造,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服务于河北、北京、天津,这些工作得益于我们完善的体制机制管理保障。为便于在各个区域创新研究院灵活运行,加速学校技术转化和成果产业化,天津大学区域合作创新研究院采取了事业+企业双轨运行机制。区域院以企业需求为指导,依托政府资金和政策,形成研究院+公司的主体,成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和联合实验室,这也就是说我们建立这个院是一个巢。天津大学在这里边是服务区域发展,这里面有市,也有比较小的区,这个里面实际是政府、大学、企业共赢的模式。

第三,简要介绍一下创新创业。这是中科创大第一个在高校设立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探索的学院。天津大学在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上,不断做出了新的突破和贡献:2015年天津大学联合中科招商正式建立宣怀学院,打造完整创新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校学科链和社会产业链的对接。宣怀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做了大量的新的探索,面向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全国许多地方的不同行业的同志们,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行业,都到宣怀学院来讨论、互相交流。另一个层面是众创空间。国务院的双创要求下来以后,天津大学利用它自己学科布局优势,工科比较强,用新校区建设以后的空间做了比较好的空间,还有孵化保障等等,我现在的体会还是专业化——在大学内部,如何找到高水平的双创专业的教师,怎么让他能够比较长时间的保留在学校内,让他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这还真是挺难的事。

最后是产教城融合的思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助推产教城融合。大学不仅置身于成身之中,更要坚守自己的品格的同时致力于城市的发展,服务于城市的发展,但是对城市而言大学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它自身的知识、智慧、思想、文化和人力资源,或者叫人才资源。这也正是产城发展的最基础内涵。大学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也是科技产业的原创动力和孵化器,更是拉动所在城市内需,带动投资的战略。大学人多,学生多,它的消费力强。研究型大学对高技术产业、金融业、服务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它所在的城市文化提升,育人功能的增强,良好学术环境的营造,还有经济更加高品质的发展都具有有效的突出的作用。但反过来说,高水平大学应该与一个高质量的城市共生共赢,也离不开城市的发展,真正好的大学文化离不开城市。现在很多大学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做一个新校区,新校区是远离城市,你再怎么建设校园文化都是单一的,在学生角度都是单一的。一定是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叠加才是吸引高水平人才最重要的文化环境。大学的创新能力在于博士生,还有大量硕士生。但是如果我们把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区域院里面就是拉来干活,那就是远离了大学的初衷。

谢谢大家!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