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联合国事务署全球创新计划负责人罗响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罗响认为,产教城的融合,首先要有教,然后再有产,最后才是城。在演讲中,罗响分享了国内一些城市与高校、企业合作,在产、教、城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也通过国外一些高校案例,解读世界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下午好,我的演讲题目是《如何利用联合国的资源和渠道来促进全球创新教育与知识分享》。
两个月前我来到陕西,参加了西安西咸新区的创新大会。当时的记者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陕西的创新还需要什么?我说如果我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我觉得陕西的创新就像打麻将,三缺一。陕西不缺乏鼓励创新的政策,不管来自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出台了非常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第二也不缺乏资金,虽然陕西在中国来说不是一个财政的大省,也不是税源的大省,但是国家对于这一块资源的提供应该还是充足的。第三对像西安和陕西这样的教育大省,大学云集的地方不缺乏人才,不管是工科、理科、还是文科,飞机制造基地都在这,还有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种学科门类都非常完善。不缺乏政策,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资金,那我们缺什么呢?陕西这块土壤既然有历史5000,或者3000历史的厚重感,但是也有历史留给它的包袱——过于保守。我觉得陕西缺乏具有创新精神不破不立的年轻企业家。我们看看陕西的产业地图,不光是西安,还有汉中,有来自于陕西本土的,全国全亚洲全世界知名的企业家有几个,我们引以为豪的三星,大的企业来到陕西,有几个是陕西当地的企业。大家看看西飞研究院和制造公司里面的都说的是陕西话吗,不是。我想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在陕西这里要生根发芽。这是我今天的一个思考。
第二个思考是,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联合国第二大捐款国、第二大维和经费捐款国。但是我们面临两大困境,第一个,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目前我们人均GDP已经超过了7400美元,过几年人均GDP会超过1万美金,但是仍然面临着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问题。第二个,自从特朗普上台以后,中国面临的非常严重的大国崛起的陷阱,大国只有老大,没有老二。至少在特朗普看来是这样。在西方的经济文化价值体系里面是这样的,中国现在面临这两大陷阱。我们如何迅速地跨过这两个陷阱,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体,我们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中国的年轻人的创新精神随着海归大量回国,这里面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分析一下,首先我认为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形势有三个边界正在模糊,有三个经济发展边界正在模糊。第一个就是传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马云讲制造业即服务业,服务业即制造业。我不管你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我需要这个东西,这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不管是现代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第二个在模糊,就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边界正在模糊。所谓线下和线上的问题,这个大家很清楚。仅仅在十年之前我们大家还可以分非常清晰的看到虚拟经济的边界,就是在线上,网上,各种电商,各种大数据,云计算,可是今天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第三个模糊,大家是要未来的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一直要继续下去的模糊,就是人与机器的分工在模糊。仅仅在5年前,机器干的活人去干吗,人干的活机器干吗,分的很清楚。自从阿尔法狗打败了柯杰以后,我们很恐慌。人与机器的工作边界正在消失。现在柔性的皮肤,柔性的医学材料可以直接在皮肤上,不需要24小时。而且现在植入一个胶囊,不需要做肠镜,胃镜,一个胶囊吃下去,看的很清楚,毫无痛苦。人与机器的工作边界正在模糊。
由这三个模糊就引导出来下一步的三个经济发展的革新。如果创新教育的源头没有搞清楚,你怎么应对创新教育,怎么让年轻人来应对创新,年轻人未来创新的主力军,怎么来做,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问题。下面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经济发展有三个大的方向。第一个绝对不能抛弃制造业。跨过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就是要保持制造业,制造业,不光是解决就业,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制造业要不断发展,那就是智能制造。制造业是解决中等收入国家的一个利器。大家看看南美洲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他们不太妙,他们已经把制造业抛到脑后,现在很痛苦。在中国这样的大国,绝对不能放弃制造业,而且要一以贯之。第二点是,消费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进军。仅仅在5年前我们大家还沉浸在消费互联网上,我昨天在天津参加了一个跨国公司的会议,当时我就提出这些来华的跨国公司,他们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很好的意识到,参与到中国消费互联网这个浪潮,他们OUT了,你们什么时候听过跨国公司参与了中国消费服务业的竞争。下面就是产业互联网绝不可以OUT,我说跨国公司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或者强大的资金实力,或者全球的人力资源的能力,绝对不能退出,要全面参与中国的产业互联网,跟中国的企业竞争合作,这是极其重要的,不然你们就OUT了。产业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我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云计算,大数据,加上极大的宽带的升级,最后加上智能终端的使用,硬件软件加上宽带的使用。也就是说消费互联网正在全面向产业互联网挺进,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了三个边界的模糊,三个经济发展趋势之后,创新的着力点就已经呼之欲出。今天这个会场是产教,是教产城的融合,我认为首先要有教,然后再有产,再有城。MIT跟哈佛大学这两个大学在全球很有名,带领的产业已经是全球知名的,所以它的产业带来的相关的综合性配套,这个不用多讲,大家分的非常清楚。第二个功能配套,创新突破。我们不要因为是大学城,到处都是图书馆,当然也要。大学城本身只是一个大学基础,大学城必须是科技之城,思想之城,文化之城,这三个必须融合,相关的功能配套才可以。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号称中国最孤独的大学,这个就是大家思考的,为什么搞的这么孤独,我认为就是规划的失败,这是功能配套的失败。这就是问题,接下来一个就是要做到概念规划的创新突破,功能配套创新突破。在中国这块土壤首先要管理体制的突破。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必须是全面管理,绝对不是校长的功能,不是城市的功能,也绝对不是产业园区的功能。
我在华盛顿的时候,华盛顿有一个乔治华盛顿大学,在美国排到30名之外,但是它做的非常好,它把产教城融合做的非常到位。它成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由校长、校务委员会、当地企业家构成,还有当地的市政府三方联合,每一周开一次会,确定发展方向。我最近连续去了几个大的工业园区,生物科技是他们做的,旅游产业做的非常好,另外是工业设计,这三个产业园区全部是因为这个大学起来的,做得非常好。我建议大家多引进一点工科大学,理工科大学,它的科技相关产业才会做起来。如果全部引进一些虚夸的文科大学,你很难做出来。所谓文化产业本来就比较虚,比较难做起来,落不了地。北大的学风不是很扎实,但是清华的学风,你看看中科大旁边的产业做的非常好,你再看看陕西著名高校,如果大家要想引进大学兴城,建议多引进一点理工科大学,比较靠谱一点。当然文科类的大学也做的好,比如说中国传媒大学,人家周边的传媒产业做的非常到位。这个当然要思考,要有这种氛围,在北京可以。我说的话比较片面,但是出发点是好的。
因为我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联合国资源来推动,所以最后植入一小段广告。联合国的资源有六大资源,第一就是品牌资源,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最具公信力资源平台。我们在和武汉合作在做产教城方面的项目,主要是生物科技方面,引进一些实验室,我们把武汉打造成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我进去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引进大学。第二个联合国的合作伙伴和渠道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武汉联合了斯坦福学院合作做脑科学研究基地,没有联合国这样的机构全球的沟通和联络推动的话,做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第三联合国现在全球接近有10万名雇员,遍布全球,都是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团队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联合国你不用他,你交了会费的,为什么不用起来。联合国是个董事会,中国是重要成员,至少是副董事长。有团队和专业的优势,特别像我们这样的机构,素质比较高,我想这些都可以把它用起来。第四我们是联合国重要的项目资源中心,我们在全球每年执行1000多个项目,我们与世界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伊斯兰开发银行都有合作,如果大家想“一带一路”走出去,我们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也能够提供很好的融资资源支持。这些都是联合国的优势。最后一点就是保护与应急优势。我刚从巴基斯坦回来,参加了联合国的军事观察团到巴基斯坦,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参观之前发生了激烈的交火。但是我们援建的项目照样在干,这就是作为联合国项目的特点,具有中立性,没有政治色彩,所以外交保护和应急资源利用对项目的处理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谢谢大家!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