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台湾国际创新创业发展协会总顾问蔡适阳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蔡适阳从1984年创业,跟伙伴一起共同创办研华公司。一路走来,取得了非常高的成果,成为物联网领域的专业公司,在全球已成为行业内的先驱企业。
蔡适阳分享说,台湾地区的经济成长,促成了整体社会中创业风气的兴起,带动创业型社会的到来,使工商企业全面的成长。在开放的经济政策、优质的商业环境,教育的普及、知识的提升等,带动创业活动热烈的开展,也带来经济成长及社会文化不断的丰富。
蔡适阳表示,台湾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轴,整个创业教育在谈教育人才,培养创业家。企业家精神才是创业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创业家要不断以开创的精神去开疆辟土,创造对社会国家的贡献。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到场的领导、贵宾,以及所有老师、教授,大家上午好。我来自台湾地区,从事创业教育20多年。在今天的论坛,我要和大家分享台湾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从1984年创业,一路走来到现在,取得了非常高的成果,今年的规模大概可以达到十亿美金,在全球物联网方面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很幸运能够在1984年跟我的好伙伴一起共同创办了研华公司,研华公司是专门做物联网应用的专业公司,在全球物联网产业里是一家领导的企业。公司从三个人开始创业,到今年已有34个年头,如今已有超过14000多名员工。1992年来到昆山建厂,我在昆山待了三年时间,看到这里的成长真是让人佩服。我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看到了未来青年需要走出一个不一样的路。1999年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叫做研华文教基金会,开始在台湾地区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很幸运,1999年来到北京参加挑战杯创业竞赛并进行观摩交流,一路来看着大陆创业发展的非常快速。在这20多年发展的过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今天谈的双创,谈的创业家精神概念价值意义。今天和各位分享我自己多年的创业教育心得,首先创业的「业」绝对不是只有今天各位谈的商「业」,要重新定义创业的「业」是指创新「志向事业」,以志向兴趣为基础去创新,如果是在哲学领域则在哲学基础上创新、如果在文学领域则在文学基础上创新、如果在艺术领域则要艺术的基础上创新,从「志向」展开你的创新事业,成就你的事业,贡献国家、贡献社会。今天所有双创论坛焦点指着经济成长、业绩规模成果及大恐龙企业、怪兽(指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编者按)等都一样,但重点是对社会国家有什么贡献?这才是重点。所谓创业要从创新你的志向兴趣、创新你的专业展开,进而成就你的终身事业。
今天和大家分享台湾地区在将近20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如何走到现在,特别是在未来发展是以实践创业家精神为核心。我目前在台湾地区的辅仁大学教授国际创新创业课程,在学校里参与创业教育的推动。我想分几个层面说明,首先是以提升创造力来启动创业教育。第二个是从大学全面启动创业教育,台湾地区近160所大学是怎样展开创业教育的课程活动,第三是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
实际上创业教育不是只有追求经济、不是只有GDP,而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才是正确的。要让人民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才是关键,也才是创业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未来创业教育要更多的专业分工、更多的专业参与,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很清楚一个创业家很难自己一个人可以单独创办一家公司。例如在大陆马云自己一个人就能创立阿里巴巴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创业是一群人集结在一起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链接本次论坛主题「产教融合 促进城市发展」一样,一个伟大城市需要一所大学来支撑,并引领带动整个城市的发扬光大。
台湾地区的经济成长促成创业型社会的到来,带动社会全面的创新创业发展,在开放的经济政策、优质的商业环境,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提升启动创业活动,大大的获得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像大陆一样所有人一起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获得阶段成果。台湾地区的大学全面的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活动,因为大学是培育人才的基地,可以展开更多创新创业的项目。台湾地区二十多年前就感受到第三次的产业革命,必定是一个在拼脑力的时代,每一个人要不断精进创造来贡献壮大社会。
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创新创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家杰出的企业,从有一个想法开始做出产品,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就把它继续扩大经营运作,变成更大的企业,然而以为创业阶段完成了就没事了吗? 不是的,企业要持续不断地连续创新永续经营,所有的企业都一样,创新是一个不归路,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事业才能够永续发展,要有更多企业成长才能带动经济发展。
在台湾地区有一项很重要的创业教育架构,叫三创教育,这是台湾南部地区一所大学提出的创业逻辑概念,运行的很成功,所谓三创教育是指创意、创新及创业的教育。指在有了一个想法(创意),这个想法跟别人不一样(差异化),再把它变成有价值(创新),再扩大去运营就形成了创业。例如文化创业,当有一个文化创意的想法时,在想法中找出内涵价值(即创新),再运用商业模式扩大创新价值即是创业发展(即创业),所以在台湾地区经常听到三创教育就是指创意、创新及创业三个领域的教育。
在1999年成立了研华文教基金会时,发觉到台湾地区的年轻人不懂得什么是创业,基金会就借着办理创业竞赛来教导大学生创业知识,至今已举办十八届。累积多年教导创业教育的经验心得,了解创业本质不能只有经济创业,而是要提升到另外一个层次,就是社会企业创业。以社会为主的创业、追求社会效益的成果,社会企业创业追求社会整体的进步,一般的企业追求的是获利、股东最大利益,可是世俗营利的企业主经常为了追求利益而做了不好的事情,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有这种唯利是图的企业主,企业家要秉持良心经营事业。在台湾地区正在发展这种新型态的企业组织称之为「社会企业」,就是在追求商业利润时兼顾社会良心道德。
昨天在论坛当中有专家学者提到,大陆有八千万的残疾人士,可以设计教导协助残疾人士创新创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残疾人士可以自立更生创造价值,这样活动的企业就有社会企业概念意涵,如这八千万残疾人士中,能有一千万人出来做一些有意义的创新事业,那就有很大的价值。目前在台湾地区有很多的大学正积极推动这样的社会企业创业,而且已有许多个成功案例。
台湾地区的第一所创业型大学,全面推动创新的创业教育,教导学生要创新志业,鼓励大学生在研习各类院系所的专业课程基础上,加上更多创新去创业,已获得具体的亮点成果。
台湾地区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修正,已理出一套可运行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学校和教师的重新定位,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协助学生创业,学校建置创业平台及专人辅导,教师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有价值的创业知识。本人多年来已参与培训过一千多位创新创业的种子师资,深刻了解创业学门无法有一个老师全部教授,创业过程是有很多的「分项专业知识」,如市场的商机辨识,团队管理运作、创业资本设计、创业财务管理。创业是要从「无企业变成可运营的企业」,然而一般已运行企业是要从一到十;一千到一万的扩大,这是商管人才的专长,是商管学院培育人才的目的,把企业经营的成长再成长。创业是很特别的「活动」和经营一家已成立的企业不一样,今天台湾地区有很多的创业家或企业高阶主管,本着对大学生的关心和回馈,在自己创业或经营企业多年的经验,跟青年学子分享。我自己在基金会办理大学生创业大赛后,就长期进入了大学参与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是台湾第一批从企业人士进入学校担任创业导师。
目前在台湾地区有很多相关的竞赛,有些大学在开始时可能没有创业的氛围,没有任何创业的活动,经常建议先从创意开始,让学生开始做创意活动,办理校内创意竞赛,点燃校内创意热度再慢慢扩大,引导创意能有价值(创新)的展现,就可以办理校内创新竞赛,学校再引导学生扩散创意创新的价值,最后鼓励搭配适当商业模式运作,创造产生更大的贡献价值(创业),形成事业运营即是创业,再办理校内创业竞赛活动。各式各样的三创竞赛活动,在台湾地区每年都有许多这样的活动,来鼓励和启发年轻人创新创业。
接着谈校园推动创业教育的创新教学。例如创业管理学门课程两学分的课,一学期十八周共三十六小时,可以分段密集把课程上完。创业最重要是实践,不是只坐在教室里面听课,创业是要走出教室真正地去做、去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讲的多是归纳理论,经常是过去的历史,创业过程重点是要不断接触市场、不断实作验证,所以台湾地区大学很重视这个关键,把一学期两个学分十八周的课快速分段上完之后,就让同学去接触市场,去实践,例如把创新想法拿出来,真正去演练运作,验证创新的可行性,加快学习的效果。另外大学也要强调场域(市场),场域就是指真正创新产品可使用在场地。创新教学实际运作就是教师部分时间授课,部分时间让学生到场域里去试试看,去了解场域(市场)客户的真正需求,不断修正创新产品到客户满意,唯有场域(市场)客户的交流互动,才能作出「对的」产品,如此才是真实的创业实作。掌握创业目标市场(客户)的关键是洞察力。要很清楚地去观察市场和目标客户,看出市场的需求,真正的了解目标客户的痛点在什么地方,在了解问题后再来把对策方案(产品)加上创意,创造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产品)。
最后是创业领导力,马云有很好的领导力,带领创业的十八个罗汉创造出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团,所以特别强调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马云没有那么全能,在座的老师都知道学生不是每一个都像马云那么厉害,那么有领导力,但创业需要许多愿意和创业家一起并肩打拼事业的专业人才,形成有实力的创业团队,如同我不是领导者(创业家),可是我愿意跟我的老板(创业家),我愿意跟我的创业伙伴一起来打拼共同的创新事业,享受共同创业成功的果实。
在创业团队里要有多样的人才例如商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财务人才,创业团队要专业分工,不是只有一种人,我们要更多的人才来形成创业团队,同时创业家必须了解自己专长并进行团队整合,清楚每一个人的贡献,才能形成真枪实干的一个创业团队。
创业是一项严厉的挑战,团队必须面对现在的人地实物去做好真正的创新创业运作,重点是能够「活」下来。创业就是要活下来,明天仍然活着,不被打死,就表示团队还有活的机会,如果今天被打死就再见,创业过程最重的是求生,就如同在地上一样爬来爬去、滚来滚去但仍然活着,明天还站起来继续做创业活动。创业是要有这样一个干劲,这样的决心去运作。
在台湾地区很多学校得到许多发明奖,拿一大堆奖牌,高兴地拍手,奖牌摆了满屋都是,但请问得到奖牌又如何?经常没有一样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未来大学创业教育重点之一是要把技术或专利商品化,虽然技术很好,如果没有商品化(量产),也只是实验室多了一个专利证书放在书架上而已。
技术创业的关键是要把技术商品化,商品事业化,再到多样商品连结形成产业化概念。一步一步地扩展开来,从有技术到技术商品化,把商品事业化运作,扩大商品事业化连结形成产业,基本上应用三创的逻辑概念,创意创新创业。
从概念来说,任何的创业运营的产出(产品或服务)都一样,要达成第一个帮顾客解决问题,或第二如何帮客户创造价值,因为有客户才有企业的存在,企业帮客户创造价值,才有企业存在的价值,任何企业都一样,掌握这两个重要关键点一是解决顾客的问题,解决顾客痛点。第二个是帮顾客实现价值,就是帮客户创造的价值。
在台湾地区创业教育推动的运作,分四个方向,分别是创业教学、课程变化、校务发展、社会发展,(详阅简报内容)。其中特别的是从探索创业教学进入到精实的学生创业教学,学习课程随着创业需求快速的改变,而不是用旧教材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如同翻转教育一样教学,不断地去启发学生使学习有收获,创业课程讲了再多不如去实践,做出成果再来做检讨。创业教育的推动除学生和老师的努力外,还要大学校务发展中长期资源的连结。再来是社会发展,来自社会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鼓励社会菁英、鼓励更多人来接受创业教育,让社会成为创业的孵化器,创造未来人人是创业家。
在一般创业课程里经外聘企业界人士,邀请成功创业家来学校分享,创业教育授课不是只有导师,且经常课程导师没创业经验,所以在台湾的大学已经多年采取双师甚至多师的制度来授课,让创业课程的内容更深入,采用大量数字化工具教学,加强场域的体验,利用不同教材课程来获取更多的创意、更多的启发,增加创业实作,增加创业实践,建构系统化一条龙的创业教学,课程中还引进国际知名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方法到课程中,来丰富课程、启发同学,让同学真正得到创业知识。已有多所大学把创新创业管理列入必修课,这样课程对学生未来创业或是事业发展都有帮助。
创业管理学门是一个大课程,必须细分成许多专业课程出来,如创业市场商机辨识、创业团队管理、创业财务管理及创业营销管理等,才能有效的教导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再来谈到跨领域,一般纯理工专长要单独创业是不容易成功的,因为缺乏商业运营的知识,所以非常鼓励具有商业管理专长的人才结合理工(技术)专长的人才一起创业,组成团队才能真正去创业。再来谈「技艺创业」,特别是在现今的时代,如果一个很会烹饪的人,自己开一家店算不算创业?他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甚至聘任很多员工,经营一家餐厅营运,广义来说这也是「创业」,所以一般把这种模式称作为技艺创业,如同有人学了三年的美发技艺,剪头发剪的很厉害,自己创业开一家店这也是很好的创业方式。
在校务的部分,创业教育不是只有学生、老师,要整个学校动员起来。明确学校的中长期发展愿景,联结创业教育的各项资源网络,透过跨系所的合作,建立跨校、跨国的联结,可以对创业教育产生很大的综效。台湾地区的创业教育是从大学开始启动,对有心想创业的人是比较晚的,在国外从小学就开始教创意,中学开始教创意加上实作,一有想法就自己动手作(Maker模式),中学就开始学习搞清楚市场缺什么?,客户的不方便是什么? 这对未来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在台湾普遍一般大学学生创业,都是等到大三大四就要毕业了,再谈创业,这已经晚了,应该从中学时段六年的期间去学习创业知识接触市场,前三年期间学习创意实作和基本商业知识,后三年学习创业有关的知识及进行实务作业。
整个创业教育在谈人才教育,其中最重要是要培养青年学子具有企业家精神,这是最核心的关键。多年来带过很多的创业课程,了解创业教育的主轴在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的教育,企业家精神跟中国人所说的敬业精神有所不同,特别强调要不断以开创的精神发展事业。
引进欧美的创业教育思维,推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从大学开始启动,邀请有志创业的社会菁英来学习创业知识,现在人平均健康寿命都持续在延长,所以50岁后创业也不晚。坊间很熟悉的肯德基这家快餐餐厅,肯德基老板创业时已经57岁,所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50岁以后来创业也不晚,相信50岁以后的创业绝对和年轻人创业思维不同,年龄不是问题关键在是否具开创精神,愿意去开创事业,贡献社会才是关键。
大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是为未来就业或创业发展奠定基础,从专业知识去发展创业项目,然而全球最新创业趋势发展项目,是以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中的17项最为有亮点,例如生态环保、扶贫及空污等项目都是SDG所涵盖,应该全面鼓励更多年轻人以SDG项目来发展创新创业。
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如场域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及体验教学等这些提供给老师们做参考的,这里提出一些新的观念给大家做参考,除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激发学生潜力做创业指导外,在整个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包含创业领导管理、创业营销管理、创业产品管理、创业财务管理、创业资本合伙等,都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可以分出来独立课程,每一课程都很专业,创业家要全部了解这么多专业知识是很困难的,所以创业要一个团队、是要一群具有专业的人共同运作的事业。而且创业过程是一种高度动态的活动,今日创业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创业成功,因为现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
另外特别跟大家介绍教师创业家,在座的有很多教授、很多老师,我们非常鼓励把教学当作你的创业(志业),创新你的教学事业,发展成为一位教师创业家(Teacherpreneurs)。在欧美很流行这样一个名词,叫做教师创业家,把教学这项神圣的工作加入创新元素,让创新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价值,教师就晋升成为一位教师创业家,学校校长也可以成为一个校长创业家,因为校长创新的经营校务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让学生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创造未来的成就。教师创业家是指创业教育的老师以教学专业为基础,进而发展更多创新创业教学知识的教师,是以一种开创精神去教授创业课程,而不是一成不变教学授课,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要善用现今的科技工具,做更多开创的创新教学,成为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教师或校长,这就是所谓教师创业家或是校长创业家。如同全球知名的大学,都是有非常好的领导者(校长)扮演着所谓「校长创业家」走出不一样的大学格局,而能闻名于全球的各大学。所以在台湾地区非常鼓励引导老师成为教师创业家。
今日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愿景与社会责任,本次大会主题谈到了产教城融合发展,就是一所大学在一个城市里头不能只取这个城市的「养分」,而不对这个城市做「贡献」,所以一所杰出的大学,在一个伟大的城市里一定要尽到所谓大学的社会责任,台湾地区正积极地推动大学的社会责任。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责,大学要和在地连接起来,大学在这个城市里应尽到大学的责任,而不是只「取用」城市的资源,例如城市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让学生很舒服方便的移动,那么大学对城市有什么贡献和回馈?,所以大学应对所处的城市尽到大学责任 一所好的大学应连结产业和城市融合一起,以创新的思维协助城市发展。
长期在台湾地区以创业教育活动来达成创造力的提升,跨领域的整合大学专业知识,培养具备创业家精神的人才。未来新时代的创业教育,在教学课程、活动及创业目的都将有更多创新改变,创业教育不能固定不变的,未来创业教育将是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迈向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壮大。要强烈转变传统偏重纯商业模式的创业教育,而应以走向社会创新的创业教育,鼓励更多社会创新和社会创业,大学里面有非常丰沛的专业知识资源,结合优秀创新人才去推动创业教育,广泛邀请有同样理念的创业家一起来推动新时代创业教育。
最后,把今天的课程分享做一个总结,第一,重新改变创业教育的内涵,不是以创立公司谋取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要以创新志业(志向事业)去展开创业。第二,鼓励创业教师秉持教师创业家精神去创新教学,培育未来创新创业人才,进而成为杰出教师典范。第三,创业教育要从学校连结到社会,让更多社会创业资源进入到学校里,掌握创业教育的核心实践企业家精神,对社会、国家做出开创的贡献。第四,要重新思考向历史学习企业家精神,学习历代先贤伟人的开创精神开疆辟土创造永世的功绩。谢谢大家的聆听!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