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彤:天地汉中:文化自信与双创教育

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世界创意之父约翰. 霍金斯中方合伙人苏彤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苏彤主要讲述从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看世界,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和高点定位的规划要求。2016年的3月25号,钓鱼台国宾馆的芳华苑发动了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也就是今天所谓数字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地图。我们把它叫中华文明复兴的超级版图。苏彤还提到从汉人老家口号说起的河北汉文化从民族体观到文明体观、人文话成的造物之学以及以创为本的通识教育等话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有机会在汉中,和大家一起见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特别是在“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的话题下,我们该向世界传递什么声音?该如何表达什么是“汉文化”?

我的题目是《面向2049数字信息文明时代,汉文化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之道》。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11月4号,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如果我问大家,假设有一所学校,他为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分别培养了一位总统的话,这所学校在哪里?大家有知道的吗?

夏威夷檀香山的普纳荷学校成立于1841年。中间的这位就是13岁的孙中山,他远赴重洋到夏威夷上了这所学校。正是在夏威夷他“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他在学校注册的名字叫孙帝象。旁边的那位是夏威夷国王,孙中山的中学学历证明是夏威夷国王颁发的。

回顾这样一段历史很有意思,因为奥巴马也是这所学校毕业的。今天这个日子巧了,还有一个事件,七十二年前的今天,1946年10月4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就是我们现在大家看到的著名的“UNESCO”,例如非遗等世界性的事件活动都是他们在操办。

十九年前的12月,我们作为新北京新奥运的专家团队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那个时候我们发现英国正在开始推动新英国计划。受此启发,我们也开始思考“创意产业”——特别是基于强大的文化自信的全球的创意传播——我们中国人应该发出些什么声音?

1999年,在运作“新北京·新奥运”的同时,和中科创大的创始人刘继军先生共同策动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创学团队。2004年5月22号的北京科博会,我们这个团队策动了“创意中国行动大展”,公开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口号”。2016年我们正式运作了DREAM2049国际文创产业园,位于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和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东侧。

很有意思,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中国文化如何转化成世界的语言,特别是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这三个排列的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DREAM2049国际文创园在一条线上,这也可能是一种天意的安排。

DREAM2049国际文创园在北京所处的位置,国家规划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核心区。我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打开一条“京地联动”、“多地联动”、“全球联动”的思维。在汉中这个地方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不局限于眼前地级市的范围,而是世界的眼光。不久前,也就是十一国庆期间,我们在纳斯达克所在的美国时报广场大屏幕上,把“2049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行动符号进行了宣传。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超级版图

数字文明时代的文化地图

——从《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看世界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规划要求。我经常跟大家说中国竖向排列的文字,只有从右向左看,才能够领会总习的深意。

就是只有高点定位,才能明白中国特色;只有以中国特色强大的文化设计,才能够共同鉴定,共同制造,共同设计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要为国际标准提供一个中国人的世界眼光。

当我们说“世界眼光”的时候,请问你脑子里的“世界”指的是谁的世界?是谁在你受基础教育的时候给你脑子里灌输的世界?我认为两天论坛最需要关注的是“基础教育的创新创业”。我们和很多外国朋友在沟通这事的时候,他们说:“你们大学的时候搞创新创业教育太晚了,我们都是幼儿园就开始了。”

为了能够让贯通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到终身学习的双创教育,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知识谱系,首先就是重构关于什么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智慧和认知。

2016年3月25号,我们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芳华苑发布了《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这就是互联网世界,也就是数字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地图,我们也把这个地图称为“中华文明复兴的超级版图”。

长期以来大家都会说文化地图怎么画呀?行政图可以用四色来分,地形图可以根据等高线和颜色来标定,但是文化地图怎么画呢?大家也许看到过一些称为文化地图的作品,但这些只是利用先行的地图,重新绘制并在当中标定了一些文化地标,于是就被称为文化地图,那只能叫文化地标在行政区图上的位置图。

从2003年或更早,就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想法,最终能画出来也算是天意。2003年出版北师大珠海分校创办史的《珠海发现》一书中,我们提出了“教育创新与城市竞争力的九大命题”。其中第四项就是呼唤要有“第三张文化地图”,但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张地图应该什么样,从2003年到2016年才正式完成。

《文化地图》基于文化圈概念。文化圈是什么?是相邻地理、相近气候、相似传统的人类活动时空和环境单元。注意文化圈不仅可以超越于国内的行政区划,其实它无边无界,没有国界,它是文化圈。比如汉文明文化圈,就不只是中国。今天,我们用文化圈来替代行政区,就是数字信息文明时代中国文化向世界沟通交流的一个基本平台。

《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怎么画呢?绘制地图必须基于作为科学的地理学和地图学——地理是科学的科学,一切科学都源于地理,一切知识最初不过都是“天文”知识。

我们惊奇的发现,今天我们所在的“甘陕豫文化圈”,西安、南京、北京三大中华古帝都之间正好形成一个正三角形,在地理测量当中这叫三角测量法,能为我们找寻大地坐标。这样的一个大地三角形和我之前设计的一张太极阴阳鱼与六角星的合体图完美的匹配,从而形成了《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的内核。

近年来不少研究“新天下观”的学者,比如许宏、赵汀阳等提出了关于“早期中国”等很有见地的观点,我这张图恰好可以为这批学者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表达。

他们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是一个涡旋式的文明,中国是一种内涵天下的文明体。”我觉得这种观念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特别是当我们面向世界表达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这种观念是我们首先要树立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图内容非常多,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都跟大家来详细展示。中间的那些地方是什么呢?是我们中原古都的核心区域,圆心的部分基本上是安阳殷墟,甲骨文出土的那一代。

何以中国?就是今天我们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声音这个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我们构建新的知识谱系的逻辑起点。洪范九畴、太一生水、双向蜗旋、紫金三角、纵横四项、五方格局、隔网六边,七星北斗、时空八分、洪范九畴——这就对中国文化的诠释。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并不是想象的共同体,他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向往,从而打破民族种族界限之后所形成的一个共识型的文明体,这是中国。

所以我极力反对以狭义民族观看中华文明体,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整个开幕式文化活动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想要找出我大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的特色,把我们伟大的多元民族共体的民族特性,试图用非常单一的符号,某一个时代的符号,某一个时期的符号去表现,试图以局部特色涵盖整个中华民族的特色。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也不知什么时候被灌输的观念。民族指的什么民族?世界指的什么世界?这必须追问,必须用中文汉汉字本位去追问这些问题。

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明确的宣告《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它代表的是这样的一个秘密,“每一种文化的精神世界都有其神圣性,一个精神世界里具有神格的河山,大地草木,还有历史故事和人物,构成了不可摧毁的超时间存在,正是这些具有神格的山河和历史,使一个民族具有可分享的灵魂,也是一种文化的集体动员能力之所在。”这是赵汀阳先生在《天下的当代性》学术研究中写的一段话,我认为非常震撼。

汉中这个地方是汉水文化之源头,如果没有一个超越现有行政区划地图的格局,就把事玩小了,今天我在这儿就跟汉中主管文化的负责同志隔空建言献策——汉水是“黄河文化带”与“长江文化带”交汇融合,汉水打通了文明的通道,使“黄河文化带”与“长江文化带”这两大脉络汇集为一体,构成了华夏文化的伟大的架构,编织了中华文明的网络,这是汉水。

所以汉水、长江、黄河、淮河,江河,淮汉,这是汉中,不是一个地级市,你和长江黄河是并列的。兴汉新区要干什么?兴的是什么?兴的是汉中之汉吗?让兴汉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一种共同意识,这是汉中的使命。盖了这么好硬件的一个建筑,就差这点灵魂附体了,我们一起给他们附体。

当年从淮水边上的一个创业青年,这个人连名字都没有,叫刘老三(刘季)。从淮水到汉水,他为什么从那到这儿才能成事儿,不知道是吧?因为“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大势,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大风水,这就是兴汉的风水。中华的风水是千公里级的大风水。

在2017年8月19号,以上这一套《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为代表的思想成果,也已经植入进了雄安新区的中轴线、雄安新区整体规划建设当中了,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讲了。

总之,关于新区的城市生成与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群时代、未来文化圈时代,要认真提炼和研究的问题。我觉得雄安新区的城市生成与发展和兴汉新区城市生成与发展都有一个“生成与发展”的问题!而“生成观”就是我们中国文化底层的哲学观,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生成论,而不是西方文明的构成论。

我稍微提一下,其实西医也是哲学,你不能说它不是哲学,但他是构成论的哲学。我们中医是基于生成论的哲学,这两个哲学范式有不同,各有所长,但是生成与构成的辩证关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创意中国文化圈地图》所标定的双轴四象,也就是贯通中华文明南北东西的两条轴线,其中,由北京、西安、南京紫金三角所勾勒出来的中华文明的纵轴线,恰好是雄安新区的安新。天意啊!我这线是2003年画的,可不是2017年找着安新去画的。

所以中华文化它是一种神性存在,感知这种神性的存在,这就是今天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新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回应。冀州是九州之首,这张图已经为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打气儿,那我相信同样也可以给咱们陕西、西咸新区、兴汉新区等各种新区打气!

二、何谓汉文化?

从“民族体观”到“文明体观”

——从“汉人老家”的口号说起

我再次建言献策,“汉人老家”值得追问。余秋雨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是因为汉朝以后这些语言、民族等等开始用“汉”来称谓,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文化这东西就怕似是而非,望文生义。

他想通过这个方式提高汉中的在汉文化中的地位,我知道他这种心态,但是他出的这招有点问题,他说要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

第一,不现实。第二,这里有很多文化上的逻辑错误,乍听起来很高明,只仔细一想,他把全体中国人等同于汉族人;把汉族人等同于写汉字和用汉语的人;把汉朝人等同于汉族人,这都是问题,这个问题折射出我们今天学界,特别是面对文化研究这种事情的时候,普遍的一种苍白和无力。

首先,中国人不等于汉族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民族同胞要这么论都给排出去了,这要出问题的。维族同胞也把汉中也当老家这事说的通吗?鄂伦春族的中国人汉中是老家这事好聊吗?回族、满族、遗族、佤族、哈萨克族……

其次,汉族人不等于写汉字用汉语的人。日本人也是汉文明文化圈中一部分,而且每年出年度汉字,而且日本人弄了一个5万汉字的纪念碑。我们现在有吗?我们汉中有吗?所以我们还差很多事儿还要做。汉语最大特点不是作为一种民族语言的表意符号。中文汉字的能力是不同民族间瞬间建立共同精神世界的一种符号方式,汉字的伟大正在于其超越了狭隘的民族性,能成就包容多元文化之真正的世界性,这就是世界眼光,是用中文汉字书写的世界眼光!

第三,汉朝人或汉朝人的后裔不等于汉族人。汉族视作中华民族的主体,但今日所谓的汉族恰恰是多元民族融合的产物。这一融合过程,自炎黄蚩尤大战,夏、商、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至今仍在延续当中,我希望现在更多的世界各族人民,比如说我希望更多非洲人能有中国的国籍,为什么呢?我们打世界杯就方便了。你去看看现在法国队还有多少白种人?我们把亚、非、拉、还有美洲团结起来,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很简单!

开放国籍,让这些南美的和非洲的能踢球的都加入到中华民族的国籍,然后代表我们出去。中华民族本来就不等于黄种人。“黄种人”的概念老外写了本书专门,这是他们造的概念。因为我一直纳闷,凭什么印度人是白种人?我觉得他比我们长得黑,印度人是雅第安种,雅第安种晒黑了怎么不算黑人呢?这都没道理。黄皮肤、黑头发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说的炎黄子孙和黄皮肤是两回事,我们是太阳之黄、广大之黄,可不是黄色之黄,这种(误解)跟简化字有关系。

民族体?还是文明体?我们经常习惯于把汉当作民族的称谓,这种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观并非我中华文明自有的观念。那么汉文明几千年来也不是以民族国家立论的。这是梁任公先生为了调动民族国家的观念去抵抗外侮,开始传播西方民族国家论,这不过是近代一个阶段的产物,不要把它太当回事儿。

所以“汉人老家”我给他修正一下,我在这借题发挥的目的不是为了跟余秋雨搞点什么名堂,我就是想借这个“题”发这个“挥——“汉民族观”到“汉文明观”,中国并非单一民族体,而是多元文明体,我希望这样的学术思想可以通过这个汉人老家的公案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天地在汉中,从民族特色到文明特色,民族复兴非乃仅是国民家族之复兴!乃是上下五千年,共一万年来,“中华”两个汉字所标记的民族互融、多元共体、过程与方式的复兴;协和万邦、闻名天下、历程与范式的复兴。“汉人老家”我们都宣传出去了,那我们还说不说。

我说没关系你可以说,但是呢得用我给你的解释,所以昨天我在朋友圈已经发了我的解释是“天下兴于汉中人,遍地从此多老家。”大家体会一下,刘姓江山,什么叫遍地刘?张王李赵遍地刘,遍地都是老家。

今天我还要完成论坛组委会给我的任务叫“破除无技术创业的魔咒”,我说什么时候谁念的这魔咒啊?我还真擅长破除。我就是文科生,“天文之科”。我们准备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做一个文科创业的案例,我的创业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标志不能代表全世界。

根据我刚才的推导,现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代表的西方文明中心观。于是,我决定作为一个创业项目给他重新设计了,这就是我设计的2049创业项目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标识设计”,大家看看这标······

不是说创业吗?创新就是创造性破坏?好,我就先创造性破坏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为什么?因为希腊神殿不能代表“以世界观世界”的世界神性。

看这样的一个地球,它才是联合的国,它才是世界的神性,所以我来做一个修正。这是我2003年的创意,但是一直没找到机会,本来我以为我是11月3号昨天的论坛发言,到汉中这才知道是4号,既然4号讲,我想也许有天意,就赶快上网查历史上的今天,查出两个来,我这都是现查的,不要以为我都是提前准备的。

我到这才知道11月4号在这讲,不过在这讲挺好。这也许又是天意,让我在汉中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进行重新设计的发布,它最后用不用跟我没关系。“我创新你,跟你没关”——这就叫创业精神。

“想创就创”——这就是创业最该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哪那么复杂——想创就创,说走就走。但是,您得有道理,您不能瞎创、胡创、乱创。比如说我老抨击奥运击缶,那就是胡创、乱创、瞎创。“黄钟毁弃,瓦缶雷鸣。”那不是缶,那是冰箱。7000多人拍冰箱迎宾,在文化上那是不对的。我这发言时间快到了,这个标今天就算是发布了。

三、中西并用观会通

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中国范式

——东西大成创造学与双创教育基础课

昨天刘继军总非常震撼地发布了《汉中宣言》,我给他补几张图。洪荒宇宙,天河星汉,汉中是以“汉之名”代称中华文明的历史源头;大地苍茫,江河淮汉,汉中是以“汉之水”兼济南北中国的活水源头。

现在汉中之水正在注入白洋淀,正在注入雄安新区,这是什么感觉。从这里开始,汉家的初心己尽春秋演绎出家国天下的史记篇章,这是汉文、汉字、汉语、汉人、汉姓、汉方种种称谓的根源,它是文明的观念,而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称谓。

“汉文明有信仰是生生不息的创造信仰,汉文明有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天地精神。”这话我隔空给易中天说的。2013年易中天大放厥词说“汉文明没有信仰的文明”,这是“胡说八道”。因为,他把信仰等同于西方一神论下的基督信仰,于是论证汉文明没有西方定义的信仰,那就好比说牡丹花为什么开不出月季花,牡丹花为什么开不出玫瑰花。

汉文明有信仰,我告诉易中天老师,信仰就是生生不息的创造信仰,信什么“仰”?我们汉文明叫信“仰”,就是信那个仰,仰着怎么没有信仰呢?仰望星空谁不会,但是汉文明仰望星空,看到的星象和希腊人仰望星空看到的星象,在内心里的感知体系是不一样的,但你凭什么说我没有啊?

我就要替我们中华文化打抱不平!

具体方案怎么办呢?“东西大成创造学”育人为本,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已经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谱系,我要在明年的5月4号之前完成一个百年终结,因为老外没事就终结,比如福山《历史尔等终结》。

那我们告诉他们中西之争下的科玄之争、古今之争、土洋之争,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以来的教育困题,我们要一次性终结,终结的方式是:

文理工商艺全科五才,德智体美创五育新人。

各科之间其实它不打架,串着来吧,反正我就是串着来的。全科教育就像全科医生一样,我们也需要全科老师,也需要全科学生。所以文理学院、理工大学、工商学院……理科、工科、商科、文科、艺科都是人类文化创造一部分,凭什么不让他学,凭什么只让他学?这些学不学权利何在啊?所以《汉中宣言》所提出了发挥中文汉字“立象尽意”的思维优势和传统哲学“知行唯一”的思想优势,注意不是“知行合一”。

时间关系我就不具体讲,本来我也没有想具体讲这部分内容,各位都是教育界的专家,还有很多前辈。我在这里只是提出“东西大成创造学”的基础思维的目录:

范式之一:发明自我的主动意识\一画开天,成己成物

范式之二:超象环中的通变观念\明三定一,四象万端

范式之三:人文化成的造物之学\东西大成,中五之道

范式之四:以创为本的通识教育\六神有主,七凑八拼

范式之五:返本求真的创学课纲\九九归一,十全大美

 范式一:发明自我的主动意识\一画开天,成己成物

玻尔族徽的中西汇通之象征着是当代物理学的顶级大师,他为什么以此图形作为他族徽的象征,说明什么?说明我中华文明体可以去和丹麦民族隔空合作,所以他的族徽可以用中华文明体的顶级符号!

为什么孔子学院走不出去?因为没有按我讲的去做。2005年1月的北大新年论坛上有关方听了我的演讲,请我到刚刚启动的孔子学院去讲“三讲”。我给他们讲《文化创意产业和孔子学院的对外文化沟通》。

种种原因后来没有合作成,但是没有关系,它底层的设计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再升级,升级完以后孔子学院照样弄。 伏羲“一画开天”的创造性隐喻我们要去挖掘——“己物双成,成己成物”。

 范式二:超象环中的通变观念,明三定一,四象万端

这就是《文化圈地图》怎么来的?文化圈地图是因为我先设计了这样一标,为什么我改联合国的标,我就是干设计的,这是我专业。我设计完这标以后,我才发现南京、北京、西安三地这种关系,三地的这种关系投射的是这样一个抽象的符号,它是这样来的,这个符号所展现出来的是多元人类文明的顶级符号的汇于一张河洛九宫图。跟老外聊“河洛九宫”图,老外都喜欢。我试过,这套无字天书,老外看着都特别兴奋,真的是这样,我拿他们做了十几年实验了,这个实验屡试不爽。

所以,我可以开发一系列的超越语言障碍的中华文字汉字传播沟通世界的方式,我的具体观点是——学中文汉字不需要学汉语,这就是我的创意。你爱说什么语说什么语,但你只需要认识100个中文,400个汉字。

法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说他在八十年代做过这种实验,400个汉字教给法国幼儿园的小孩,小孩学了以后特别高兴,但是他并不用学汉语,他只需要把中文汉字当作图画。

白乐桑告诉我们说,中文汉字难,汉语难学,都是你们中国人说的。我们认为汉字是探寻神奇世界的方式。今天,我们自己丢掉了我们汉字文化的本意,还能去怪别人吗?所以我们要捡回来就是了。

 范式之三:人文化成的造物之学;东西大成,中五之道

有人说这只是抽象的文,没有造物啊?什么是东西?前不久有个《无问西东》,我就偏问“东西”是什么东西?东西是这个东西——均者,造瓦之具,旋转者也古呼均为“东西”至今犹然——是我们造陶器的底盘,这是东西。不是大唐西市、东市,那都是讹传。西安那有西市、东市,所以买东西?要不是水火木金土,木是东西,金是东西,所以叫东西。那“土”不是东西?“水”不是东西?我请你喝点东西,喝的是什么?

全是这种文词上的混乱,这些东西构成我们今天文化普及教材,造成概念混乱。不是某一个人,既不怪易中天,也不怪余秋雨,怪我们还没有找到原有的文化密码。我这里所说的东西都有典故。看《东西均》一书,明末清初方以智,大家可以去查,“物”为东西是因为“均”为东西,底盘是东西,所以底盘造出来的东西就都是东西。什么是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就是要让人这个东西成为好东西。所以文化就是“让东西成为东西的那个东西”,文化这个绕口令很重要,文化造就精神,造就制度,造就器物,这就是中国人的造物法门。

谁说中国人不能发明。张维迎说500年来世界发明没有什么中国的东西。汉朝发明好几百项。但是西方人的发明源于我东学西渐的成果,这是有学术论证的。中国的哲学思想启发了西方启蒙运动伏尔泰等为代表的一批西方的大德先贤,正是他们的思想带来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生,你能说中国文化当中没有近现代思想的渊源吗?我们到汉中寻什么根?我们不仅要寻中华汉民族、汉文明、汉文化之根,我们要寻的是天下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的那个根,这才是汉中寻根,这才是汉人老家。

基于创造产品的器成之;基于创造过程的物形之;基于创造境界的德畜之;基于创造人性的道生之;这是三个层次,可从上往下观,可从下往上观,所以创造人性是双创教育的第一要义。

这张图是我叫“出则弥六合,退而秘藏于室”,我上次惊现这张图是成都,这张图是我2003年绘制的,叫“东西大成创造之道”的原型图。时间关系这个原型图在这没法聊了,我就摆在这,“in-form-ation”因缘果,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器成之。总而言之,中华文明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太极阴阳鱼的当代解释。

 范式之四:以创为本的通识教育,六神有主,七凑八拼

需要我们做的是把各种分割的知识连接起来。

 范式之五:返本求真的创学课纲,九九归一,十全大美

在公元二零一八年十月四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诞生72周年之际,我正式发布2049创识教育课程体系——第一,以数学为基础之乐音之学、育体之学、术美之学,注意顺序要倒过来;

第二,以经学为基础之文语之学、政经之学、史地之学;

第三,以哲学为基础之物理之学、化学之学、生命之学。

这就是创识教育的基本谱系。

这个基本谱系可以用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13点关联图,这叫神圣三角形,从毕达哥拉斯那来的,我所有东西都不是我创造,但是我创造性的结合。

创识教育课程体系,最终我们以庄子为表征的“天赋创权”——这一中华文明的哲学体系的名义,宣告:工业文明时代的天赋人权观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道的中国人提出的“天赋创权”观,这将是一次历史的回响,意味着我们超越西方观念对我们中国人头脑的格式,但我们吸收其长,融入其长,然后再拿出我们中华文明对当下解说的全部的知识和成果贡献给他们,惠我东方。

在我心目中——华盛则西顿,夏威则东夷——华盛顿、夏威夷。所以。美国是我中华之东方,突破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创造一个华魂、马本、忠体、西用、天下情怀的一个人类双创教育、汉文化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之道,这张图是我十几年来借的一张图,用中国的水墨情怀描绘的世界地图奉献给大家,谢谢大家!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