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纪实
2018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支持、中关村中科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主办、北京中科创大创新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隆重举行。“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是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促进创新创业的国际性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为“产教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来自约500所高校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来自政府、研究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媒体的代表,总计约1500人出席了论坛。
厦门大学副校长邱伟杰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邱伟杰提出,互联网大赛是李克强总理倡议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中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盛会。第一届大赛2015年由吉林大学主办,第二届是在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第三届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2018年第四届,由厦门大学主办。
邱伟杰介绍说,此次活动厦门大学参加的师生有8000余名,382支创新创业团队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产生的96个金奖,211个银奖,6个单项奖,包括主赛道和红色筑梦之旅的赛道。官方表示本届大赛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盛况空前,令人难忘。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组建了一支新锐的双创大军,开出了一堂有温度的思政大课,奉献了一场全球性的双创大会。
邱伟杰还介绍了厦门大学有关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方面的探索。他表示,厦门大学这几年积极探索四轮驱动的模式,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四轮驱动分别为政策催动、地域联动、兴趣带动及资源推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半个月前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大赛。首先是互联网大赛的基本情况。大家知道互联网大赛是李克强总理倡议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中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盛会。第一届大赛是在2015年由吉林大学主办,第二届是在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第三届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第四届就是今年,由厦门大学主办。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届大赛参赛的项目只有3万多个,参与的学生只有20万,到了今年,参赛的团队有63万个,参与的学生有265万,大赛的规模呈井喷式的发展。无论是参赛团队的数量,还是参与学生的人数,这一届大赛都超过了前三届总和。这一届大赛有这么几个主要的变化,第一个是增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这是在去年举办的互联网+大赛当中同时举办的一个赛道。在去年,习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大赛的红色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子要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今年教育部决定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活动,今年8月习总书记又专门委托教育部向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70万大学生和参加第四届大赛的260万学生转达亲切问候。总书记的回信和亲切问候,把大赛和创新创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今年的三月份,在我们福建省的上杭成功举办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提出来要把这项活动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思政课程,要引导青年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红色精神传承。这次有70万名大学生,14万个团队参加这项活动。这次大赛增设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赛道,它的规则是,参赛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者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赛道,但是只能参加其中一个赛道的比赛。第二个变化就是增加的奖项,增加了参赛项目的奖项的数量。增量部分主要是增加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赛道。今年跟去年相比,总数从120增加到150,金牌数从30增加到50,银牌从90增加到100,这是新增的30个奖项,全部都给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再一个变化就是今年的大赛还增设了纪律与监督委员会,来监督大赛组织评审工作。这次大赛整个的过程都很顺利,没有受到任何有关大赛这方面的投诉,或者质疑。这次大赛牢牢把握四个度,一个是广度,参赛规模扩大,参赛人数增长。第二个是有高度,大赛的项目非常有质量,既能上天又能入地。第三个大赛有深度。最后一个还要办成一个有温度的大赛。
这次大赛期间有两场户外的大型活动,一场是大赛的冠军总决赛,还有一场是颁奖典礼。这两场活动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在户外,这个是颁奖典礼的一些现场,这两场活动每场都有1万人规模。
这次活动实地到厦门大学参加的师生有8000余名,382支创新创业团队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产生的96个金奖,211个银奖,6个单项奖,包括主赛道和红色筑梦之旅的赛道。这是官方的评价,不是我们自己总结的,副部长说本届大赛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盛况空前,令人难忘。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组建了一支新锐的双创大军,开出了一堂有温度的思政大课,奉献了一场全球性的双创大会。在闭幕式上孙春兰副总理亲自参加闭幕式,并且在闭幕式做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发言。闭幕式就一个小时,副总理做了半个小时的发言。听说分管的总理在闭幕式发言前三届都没有,今年是第一次。孙春兰副总理提出来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把创业梦和中国梦紧密连接起来,深入推进五个结合,着力打造5亿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林副部长也在颁奖典礼有个致辞,致辞上面他要求要顺应国家未来发展和产业的转型方向,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完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成效。这一次大赛厦门大学取得不错的成绩,冠军总决赛获得亚军,冠军是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的。金奖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这个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是我们厦门大学获奖项目的名称,其中有4个主赛道的金奖,两个是红旅赛道的。我们获奖的学科涉及面比较广,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物理信息,生命,公共卫生等领域,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大学的特点。
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学校有关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方面的探索。厦门大学这几年积极探索四轮驱动的模式,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四轮驱动,一个是政策催动,一个是地域联动,一个是兴趣带动,一个是资源推动。政策的推动,目的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这里面我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创新学分奖励制度,这可能各个高校都在做。我们大幅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各专业实践学分从19个学分增加到43个学分。参加竞赛,科研,发表论文方面可以获得创新的学分。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把创新学分定为必修课,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方面强化教师教育的职责。厦门大学从2006年开始就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适应新形势需要,我们又对这方面进行了改造,希望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另外是鼓励教师执行创新创业教育。在职务职称评聘方面,如果指导学生的项目获得高水平的奖项,在职称评定方面可以优先考虑。第三个是完善科研创新机制。我们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应该参加一项科创活动,或者一项竞赛。另外构建多元化科研训练体系和创新机制。我们实行了地域联动,目的是打造联合培育平台。我们和厦门市政府火炬开发区共建厦门大学火炬极客空间,我们还共建了61个青年创业基地,还与福建省共同建设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每年面向400名本校学生和100名厦门大学高校学生开展培训。
第三方面是兴趣带动。首先鼓励学生参加科创竞赛。第二个是推进交流互动,包括我们请了一些校友回到母校开展论坛。第三方面是组建创业型学生团队。
第四个驱动是资源方面的驱动,目的是要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这方面是加强资金的投入,在15年本科生的学费60%作为教学经费。另外我们还打造校内的实践平台,提升了孵化服务水平,在国家大学科技园里面免费提供了创业的孵化中心。
通过这四轮驱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点,我们是构建一体四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体是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为主体,四翼就是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创竞赛,社会实践四个方面为抓手。首先是在实验教学水平方面加大投入,建成六个国家级,以及校级省级的教学示范中心,深化实验改革,建设三个国家、四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第二是确保实训实效。去年投入这方面的经费将近1000万元,一方面在校内厚植实习实训的环境,另外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也都加强了建设。第三方面打造科创竞赛平台,实践创新能力。两平台八化,两平台就是大学生早期的科研训练平台,以及学院的竞赛平台。八化是科创竞赛的全员化,科创训练的多样化,科创项目的课程化,科创场所的基础化,科创竞赛的团队化,科创竞赛的国际化,以及沟通机制的常态化和学术讲座的日常化。最后我们还增强实验育人的环节,从设计、运作、管理到成果转化都建立了一套的制度。另外构建课堂革命三个倒逼新机制,以制度和技术为核心倒逼课堂革命。比方说智能教室已经建成87间,还计划建设20间。
通过这几年的改革我们取得一定的成效,2015年李克强总理视察我校的时候说厦门大学的学生有能力、有地气,高能成低能就。厦门大学是一个有创新创业传统的大学,从我们的校长陈嘉庚年幼的时候远赴南洋,白手起家,成为南洋的巨富,将近100年前他又回到祖国创办了厦门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华人创办的大学。在几年前厦门大学又回到当年陈嘉庚事业成功的地方马来西亚,我们在马来西亚创办了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大陆第一所走出境外办学的大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学。2016年马来西亚分校开始招生,现在在校生规模已经有4000多人。在创办马来西亚分校的过程中,也是历经艰辛,也是非常艰巨的创新创业的过程。
厦门大学的毕业生也都负有创新创业的精神。这次论坛的主办方中科招商的老总单总就是厦门大学的校友,因此厦门大学有信心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继续改革探索,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来源:米库创业)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