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来说,技术竞争力往往与研发经费成正比,换言之,想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不能吝啬研发成本。
对于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来说,技术竞争力往往与研发经费成正比,换言之,想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不能吝啬研发成本。
近日,美国专业机构发布了一份过去一年全球大型公司研发投入排名前1000榜单。其中,亚马逊公司过去一年研发投入高达226亿美元,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研发投入为162亿美元。
而苹果公司的研发支出则为116亿美元,排名第七,相当于亚马逊一半。
当然,除了这些国外巨头,一些排行前列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同样在研发上每年都有不菲的投入。
华为—104亿欧元
近年来,华为不断加强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根据欧盟委员会的统计,华为在过去十年中研发投入总额达450亿美元,2016年全球研发投入达110亿美元,成功跻身前十;2017年,华为全球研发投入104亿欧元,超过苹果,位居全球第六名。
2017年,华为研发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华为 2017 年年报显示,华为2017年全球销售收入 6036 亿元,同比增长 15.7%,净利润 475 亿元,同比增长 28.1%,经营活动现金流高达 963 亿元。过去十年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 74,307 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 64,091 件,累计申请外国专利 48,758 件。
得益于研发方面的投入,华为近几年的产品销量提升显著显,手机业务方面,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31.9%;华为与荣耀双品牌并驾齐驱,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全球份额稳居前三。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86%,海外消费者对华为品牌考虑度同比增长100%,首次进入全球前三。
三星—122亿美元
三星电子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全球2500家主要公司中排名第四。这标志着三星已经连续第6次跻身年度研究的前五名。从数据上显示,截至目前,最舍得在研发上花钱的居然是三星公司而不是苹果公司。在2017年,他们在研发上投入的总资金居然高过122亿美元。
目前,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电子品牌之一,该公司每年都会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三星的研发中心遍布韩国本土以及全球,为三星的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处理器以及相机等电子产品研发新技术。三星电子声称其研发人员多达63628人,今年,三星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据财政总收入的6.4%,约1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23亿元)。
不过,虽然三星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但是其创新能力却不及其主要竞争对手苹果。
OPPO—40亿
OPPO作为销量前三甲的品牌,据赛诺发布的2018第三季度手机销量排名,OPPO销量超越华为(不含荣耀),还要比小米多上将近800万部,市场份额达到19.1%。而研发费用比较遗憾。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2017年OPPO全球副总裁、中国大陆事业部总裁沈义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OPPO的研发投入,目前大概预算是40个亿,如果有好的项目研发费用是不设上限的。并且将逐年加大投入。未来,OPPO将整合供应链,开放引入专家技术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力。
此前,OPPO大部分产品主打中高端市场。2018年6月19日,OPPO新一代Find旗舰机OPPO Find X在巴黎卢浮宫正式发布,这款新一代旗舰机售价4999元,是OPPO向高端市场进军的重要产品。
其实OPPO在渠道和广告上面的投入非常巨大,大部分的费用都在广告代言上面,也因此被不少人称作是高价低配的代表。
小米-30亿
众所周知,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主营业务是手机,其他的还包括彩电、笔记本电脑、体脂秤、手环、手表、充电宝、盒子、路由器、平衡车、音箱、插线板、电池、行车记录仪、空气净化器、电饭煲、电磁炉等数百种。
而作为国内著名的手机品牌,据资料显示小米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研发投入依次为15.12亿元、21.04亿元、31.51亿元,在2018年Q1季的研发投入11.04亿元;从2015年到2017年共三年里,小米的研发投入在当年的营收中占比依次为2.26%、3.07%、2.75%。2018年Q1季,小米的研发投入在该季的营收中占比3.21%。
很明显,小米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强度,与今天的华为相比差距不仅大,而且是巨大。
从2016年到2018年初,小米在市场上销售出去的智能手机,均是以中、低端的手机为主。2016年,小米共销售5541.9万台手机,有4202.4万台是中、低端的手机。2017年,小米共销售了9140万台手机,中、低端的手机就达7378.9万台。2018年Q1季,在小米销出去的2841.3万台手机中,中、低端的手机共有2206万台。
阿里-170亿
据财报显示,阿里2017财年技术投入为170亿元,超过腾讯、百度,居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首。
2017年阿里宣布成立达摩院,称将在未来3年投资1000亿进行基础研发和颠覆式创新研究。
2018年5月,阿里量子实验室宣布,研制出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在全球率先成功模拟了81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谷歌随机量子电路,之前同样层数的模拟器只能处理49比特。这一模拟结果,对谷歌的“量子霸权”构成了挑战。
2018年,正当全国陷入"缺芯"的大讨论时,阿里宣布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该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同时收购芯片公司中天微,收购专注于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芯片的中天微,对阿里AI芯片自研会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也能看出阿里做芯片的决心。
百度-130亿
2017年被视为百度的转折年:重新梳理企业内部组织架构、调整管理层、断臂O2O、全面转型AI……研发投入上亦有起色。2017年,百度重振研发投入,当年投入129.28亿元,同比增长27%。
百度方面表示:“近年来,我们在AI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在人工智能商业化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如智能语音平台DuerOS、智能驾驶平台阿波罗、AI云服务、信息流等。”百度方面表示,“我们计划继续为AI业务运作提供资金和其他资源。”
2017年,百度员工总数降至四年来最低,为3.93万人,但研发人员反增至2.06万人,在员工总数中占比超过52.42%,首次过半。
百度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百度营收2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45%,移动端收入占比77%,高于去年同期的7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57%。
格力-40亿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家电企业之一,格力电器早期在主营产品空调生产的技术方面,也经历过向国外同行模仿学习的过程,压缩机等核心部件一度依赖进口。通过严把质量关和重视销售,格力空调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数年后又拿下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当时格力空调技术追随者的角色。
2010年,格力电器提出“掌握核心科技”的核心理念,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科研人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2012年到2017年的5年间,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爆发式增长。多项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逐渐跻身世界一流品牌行列。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达31188件,其中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2945件。累计授权专利18839件,其中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718件。
目前,格力拥有7万余名员工、1万多名科研人员;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9个研究院、52个研究所和727个实验室……此外,还有全球最大的空调研发中心,及中国制冷行业唯一的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据统计,格力电器每年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
(来源:盖饭科技实录)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