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持资本董事长高鹏在企业赋能峰会中作了主题为《企业资本化运作之路》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一个企业靠资本推动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形成合力,但是新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资本推动力增强,它与自身的企业经营相配合,以钱主导的。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向前演进,资本驱动型企业成为趋势,企业必须有能够赢得资本青睐的企业竞争力,才能联手资本一起走向企业发展的良性快车道。
以“科创大时代·前瞻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年第四届F5创新创业大会于5月19日在沈阳创新天地举行。
本届大会由“企业创新”“企业赋能”两大主题峰会组成,20余位东北及全国范围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及投资机构创始人在峰会中登台演讲,届时数百位东北创业者、企业主到会观摩,数十家媒体对大会全程报道。本届大会致力于提升辽沈地区创新创业水平、帮助企业提升盈利,搭建企业间商业合作、展示交流平台,提升经营认知的同时,激发企业新动能、造就新势能,助力沈阳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创新之都。
厚持资本董事长高鹏在企业赋能峰会中作了主题为《企业资本化运作之路》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一个企业靠资本推动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形成合力,但是新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资本推动力增强,它与自身的企业经营相配合,以钱主导的。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向前演进,资本驱动型企业成为趋势,企业必须有能够赢得资本青睐的企业竞争力,才能联手资本一起走向企业发展的良性快车道。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来到沈阳更高兴,因为沈阳是我从小到达一直羡慕的地方,对我来说沈阳就是南方,又温暖,又富有。因为我出生在哈尔滨,很多年没有回到东三省,今天回沈阳就算是回老家了。
我们的话题很简单,刚才跟企业家一起聊的时候大家也提到了东北振兴问题、沈阳发展问题以及沈阳企业发展问题,更多的我们要聊初创企业,怎么样一个企业能够快速的发展。
原来我们的企业划分为两部分,今天我们都提到企业和资本之间关系的问题,过去我们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在资本市场产生以前,在我看来,一个企业的发展其实某种意义上讲并不需要资本市场这个概念,包括在西方国家,资本市场产生也是工业革命在制造业发展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实现规模以后才开始和企业相结合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企业靠自身的资本投入再生产就可以完成发展,那时候企业竞争的是管理和规模,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讲规模经济,其实企业和资本距离很远。但是后来万恶的资本家们看到了这个机会,是因为资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增长率和效率,必须把它们连起来之后才可以提高一个企业的效率,而且避免企业简单的再生产。当然要从获利效力来说,最好的当然还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实际上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它变化的趋势实际上只有一点,就是如何看待企业价值的过程,最开始是看企业净资产,因为兑价一开始是钱对钱,这是最初级的资本市场,随着项目标的选择难度增加,所有安全性的资本市场就进入了牌照经营业务,实际上非常关注它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
企业和资本对接,那么如何办一个让资本青睐的企业?我们就从这说起。什么样的企业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当资本市场比较原始的时候,那个方法叫PB,我们买房子的时候就是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估值方法就是价值除以房子评估价,这就是最简单的资本市场和资产的合作关系。但是这样的估值适合什么呢?适合于重固定资产企业,因为那个资产好估值。接下来资本市场为了牟利,它开始向前演进,这个演进的方法就是估值方法越来越远离重资产,这是资本市场的创新,其实企业的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创新是同步的关系。
我们看看资本市场做了哪些创新,最开始是债,由固定资产算估值,后来开始看报表,总资产已经不再指向企业的固定资产了,所有在财务报表上能体现的资产项,这个时候就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大飞跃,资本市场不再关注企业本身是什么,只要你依法合规的能够贡献一张有价值的报表,资本市场就能给你投资。而且我所说的二级资本市场是指可以股票自由流动的市场,它不接受所谓的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因为资本的逐利属性是资本的第一属性。第一个问题就是估值方法,估值方法已经针对了报表上的资产项,这个估值方法叫PB法,这就是最早的对资本市场的第一认识。资本市场不断的创新估值方法,鼓励一些创新型企业和资本进行对接。
接下来也是中国最常用的一个方法,叫市盈率法,企业未来的盈利最后净利润的预期可以被资本市场接受了。大家都在说中国股市,中国股市典型运用的是PE法,中国股市平均估值30倍,美国平均3倍到5倍,所以我们的中国资本市场泡沫确实比美国资本市场泡沫大一些。但是资本市场具有极强的欺骗性,我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一个市场的价格能波动,就会引来大部分投机性的人进来炒股票,你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就有了一定的价值。
出现的问题是两个问题,第一,股权流动性变差,所有的股票操作方法都跟二级市场操作一样,但是这样的公司谁也不把它当上市公司了,因为它的股票没有流动性。美国在这方面比我们领先一步,因为它有所谓的新兴资本市场。什么是新兴资本市场?就是不再把单一的税后净利润作为估值标的,也就是PE法,而且它不断的在创新。比如香港的创新板允许靠企业收入进行核算,叫做PS法,如果你的销售额可以达到一定标准也可以上市。这个市场再创新就更五花八门了,比如说美国在互联网经济兴起之后,大家发现过去那些估值方法都走完了,它创造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估值方法,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估值方法创新的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有一个承认你这种创新的有效的二级股市,叫资本市场。
为什么要商业模式创新?在商业模式不创新之前,不盈利的企业没有价值,没有净资产的企业没有价值,现在盈利反而没有价值,为什么呢?是因为资本市场接受了新的估值方法。现在的纳斯达克写一张纸就可以上市,股票能不能卖得出去是你的事,但是你只要把上市前面的条件满足了、把各种手续费都交了你就可以上市。各位老板,你自己拿一千万美金你就是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所以不要看哪个公司上市了就羡慕。香港也是允许这样的,但是中国不行。美国说我们资本市场落后,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对股民的保护比较强,因为中国股民还缺乏对高科技的、风云变幻的创新市场的认识,美国人赔了怨自己,中国人赔了怨政府。
新经济起来之后,我们市场上出现了哪些新的估值方法?比如互联网接下来之后什么东西会成为新的估值方法?比如说点击率,点击率就是钱,用户数就是钱,订单数、用户黏性等等,所有以前不被我们理解的,但是它确实有价值。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经济就出现了,那么什么能够推动一个商业模式快速膨胀?比如点击率、用户数、月活、日活,在推动这种东西的时候,有一个东西比以前的效力还高,就是钱,就是资本。一个企业靠资本推动的时候需要非常多的条件才能形成合力,但是新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资本推动力越来越强,它与自身的企业经营相配合,它是以钱主导的。这就是我们的定义,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向前演进,资本驱动型企业成为当今的宠儿,而且回避不了。我们的企业发展本不需要和资本市场结合,但是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出现,由于资本市场的逐利性。有些企业没有跟资本结合但是还显得走得很好,那是因为与资本比肩的企业还没有走到你身边,稍有不慎原来的东西就没了。
这个趋势不可回避,所以我们才有商业模式创新的话题,所以才有实体经济拥抱资本市场的话题。我们只能积极拥抱变化,这条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得上,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确实是由于互联网经济开始以后出现了资本单一推动的可能性,现在市场上很多大的企业都不赚钱,京东上市之前不赚钱,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上市以后大量的资本堆积进去之后,挣钱效率越高,当然风险也越高。阿里巴巴跑出来了,京东跑出来了,但是这样的企业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选择权不在产业端,在资本手里。在这个行业,哪个企业能上市,哪个企业上不了市,证监会说了算,是背后的资本说了算,因为它有强大的资本规模效应,资本规模效应就是谁烧掉的钱多谁就是老大。当然我不是说团队一点作用没有。团队执行效率一样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是靠资本推动的,叫做资本规模经济,资本规模经济就更容易迎接高科技资本市场,因为你的估值方法被资本市场接受,股票有可流动性,一旦达到了这个程度,企业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公司的发展,每一个老板,不管你的企业做了多少年,不管你的企业做到多大,一定要为企业的效率做好元年的选择,否则你走路的时候一定是盲目的。比如说你想拿风险投资,我们共同商量的话题就是拿完投资之后,你要找一个最适合你的企业,在那个市场上市进行交易的资本市场,这样才有了共同话题。否则你别看有些投资人很善良,你不考虑我资本投资挣钱的事那就变成咨询业务了。所以这是共同的话题,这才叫强强联合,联合之后谁分得多谁分得少,就看谁有核心竞争力。
企业必须有能够赢得资本青睐的企业竞争力,我们想想,在场的不管是投资人还是产业端,自己扪心问一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就是只有你有,别人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哪类企业发展起来了?一类是地产型企业,那个时候的核心竞争力是谁能拿到便宜的地、谁能拿到银行的贷款,形成了房地产的资本市场。本身土地和房地产都是金融工具,谁家杠杆低谁的企业就最大,中国杠杆率最低的企业就是万达。现在哪个行业能加杠杆?中国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是中国高铁,五万亿债,因为涉及到国计民生,涉及到共同富裕,这个钱赔也得修。随着基础设施不断的延伸,必然带来东北、西北、西南区域性的振兴,所以我们中铁总公司这样的商业模式是成立的。
但是各位企业家,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我们回避不了了。今天我们一直在说辽宁往哪走、沈阳往哪走,沈阳和大连的GDP还能徘徊在全国前20,但是沈阳和大连的GDP大量是我们哈尔滨人牺牲了我们GDP的损失给你们贡献的,因为大家都想往好的地方去。我的老家中当年一些优秀的人才,大家都在号召返乡创业,我们回去吗?我们不是不回去,我们是回不去,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将来把家搬到沈阳,我现在搬到了上海,回去了我也没事干,所以我回不去。我们的压力真正的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看到他们我们真的心惊胆战。为什么过去还可以?过去我们辽宁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走出去以后一个企业养一个市、一个企业养一个县,但是今天确实看不到了,为什么呢?因为原来我们曾经有一些事情是有区域性壁垒的,比如说房地产,你能让辽宁人买房子到上海住吗?不能,你把房子盖在辽宁只能辽宁人住。一些具有区域性壁垒的商业业态在那种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今天数着手指头算一算,就说东北地区吧,具有区域性壁垒竞争力的还有什么?比如说一汽在我们这,我们就有一汽龙头带动效应,但是很多南方企业都可以配套,除非仓库必须在本地。
为什么投资人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投资人就是因为你和资本市场的连接能力,只有有效的把你和你被投的企业、和资本市场连接在一起,你才能是个优秀的投资人。过去对资本市场非常熟悉的,比如红杉资本,对资本市场熟悉、对国外资本熟悉,直接在国外上市了。投资人也需要核心竞争力,一样的。不管你企业从什么时候创立的,一定要怀着面对资本市场的心,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对资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实也是你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达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就是联手资本一起走向企业发展的良性快车道。
由于时间关系分享到这里,谢谢。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