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峰会 圆桌论坛:资本对企业实际收益和限制

5月19日F5创新创业大会—企业创新峰会,进行了主题为《资本对企业实际收益和限制》的论坛讨论,论坛邀请到泰科易科技CEO王权、大连星海资本合伙人周倜 、暄和资本董事长张宏超、优尼客美居CEO王睿一起探讨资本对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限制。

以“科创大时代·前瞻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年第四届F5创新创业大会于5月19日在沈阳创新天地举行。

本届大会由“企业创新”“企业赋能”两大主题峰会组成,20余位东北及全国范围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及投资机构创始人在峰会中登台演讲,届时数百位东北创业者、企业主到会观摩,数十家媒体对大会全程报道。本届大会致力于提升辽沈地区创新创业水平、帮助企业提升盈利,搭建企业间商业合作、展示交流平台,提升经营认知的同时,激发企业新动能、造就新势能,助力沈阳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创新之都。

5月19日F5创新创业大会—企业创新峰会,进行了主题为《资本对企业实际收益和限制》的论坛讨论,论坛邀请到泰科易科技CEO王权、大连星海资本合伙人周倜 、暄和资本董事长张宏超、优尼客美居CEO王睿一起探讨资本对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限制。

论坛以“资本对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限制”为关键点向四位嘉宾发问,嘉宾站在不同立场用所擅长领域分析有关资本的种种,现场引发激烈探讨。

泰科易科技CEO王权表示,资本和创业者真的是一个共赢的关系,资本和创业者真正达成一致时,肯定是一个共赢的关系。大家可能看到了资金的投资,其实好的资本除了资金的投入之外,可能还有一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支持。

大连星海资本合伙人周倜表示,作为创业者或者创业公司避免融资时遇到投资人背后复杂,投资人需要十分专业,企业如果想尽可能避免资本对项目的打压,就是自己做的足够好。

暄和资本董事长张宏超表示,资本是一个助力的过程,不是一个限制的过程,因为项目阶段不同, 早期,还是希望资本能更帮助创业项目,让他们更快的成长,不单是说资金。企业在借助力量的时候要学会利用资本,而且要看懂看透资本的本质。一个是要有受益的,我们要知道做项目其实项目也是商品,要懂得利用资本。

优尼客美居CEO王睿表示,创业者本和企业家都是组长,因为我们创业者本身也是创业项目这项商品中的一员。这个人是否有创业素质其实有一定的位置,我们在讲一个例子就讲到一个问题包括员工包括合伙人他是否有一定素质。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唐诗(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我们来谈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相信我们下面坐着很多创业者或者对今天感兴趣话题一直留到现在,您一定知道最近这两天发生了在资本市场里特别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瑞幸咖啡。他创造了在资本市场里特别让人难以理解的话。今天我们四位嘉宾坐在谈话,分别就资本对于我们企业究竟是助力还是有一些限制?他们的点在哪里?我们来作一下分享。首先四位嘉宾作一下自我介绍。

王权:我是王权。

周倜:大家好,我是周倜,我来自大连,我们是大连本地的一家专注做早期投资的一家机构。到目前我们大概投了十八九家公司。

王睿:大家好,我是王睿,我们是专注中高端家庭提供专业服务的一家公司,我们目前已经经历了两轮融资。

张宏超:我是张宏超。希望和大家多多接触。

唐诗(主持人):大家会发现在我们的提上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趋势。两位是接受投资的做实业的,两位是纯粹往外发放资金的投资者。刚才这个话题就想请两位投资人先发表一下,您觉得17个月就上了纳斯达克,他这个神话事迹跟我们资本有没有关系?

周倜:他一定是我们资本助力。其实不仅仅是烧钱,我们认为在中国现在所有的新经济的公司,其实背后都有资本的身影,这一点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件事情你都无法忽视。回归到这件事情本身,其实我是建议大部分的创始人创业者我觉得没必要太关注这件事,因为在金融来讲的话,瑞幸这个案例我们通常说这个项目从创始之初就已经决定了他的结果,是一帮设计的成果,而那些人都是人中龙凤,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复制的行为。有很多人看不起这个,说就是烧钱嘛。如果我给你无限的资金,让你一年开出两千家咖啡厅并且不崩盘你做到吗?反正我做不到。我认为世界上大多数人也做不到。资本在他的面前是很难讲是资本在利用他或者他在利用资本。完成取决于这件事情仅此而已。我觉得大家不用太关注这件事,把自己的项目做好就可以。

唐诗(主持人):你觉得你作为投资人和被投资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张宏超:其实我们这个论坛的话题受益还有限制,其实做投资这么多年,投过很多项目,往往我觉得资本是一个助力的过程,不是一个限制的过程,如果说任何一个资本公司或者投资公司,投完以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限制,我觉得对于创业项目来说其实是一个噩梦。因为项目阶段不同,如果说早期的话还是希望资本能更帮助创业项目,让他们更快的成长,不单是说资金。我的投资逻辑当中这是一个布施的行为。除了这种资金,还有资源的布施,这是一个有良心的投资人应该做的事情。创业者不用过多的关注瑞幸咖啡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要学习这种资本运作的方式。当瑞幸咖啡最开始面世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就在研究他。一开始大家也看不懂,他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拿到第一笔钱的时候完全让更多的投资人相信他可以完成。

唐诗(主持人):在台上有两位接受投资的实业的人,可能对于你来讲投资人与人这样一层关系理解的更深刻,你的投资人和你接受的一直以来的投资,你觉得他对你的助力在哪里?

王睿:我觉得大家放开聊这个过程。我们互相之间是自己家人在这聊天,在这也算是给大家一点建议,我相信大家坐在这边还没有走的可能对有一些问题有期待和答案。我们只能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聊这件事。刚才在吃饭的时候还得王权聊这个问题,资本其实简单来说举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可以把它想象成饲养员,他主要目的是养猪,过年要杀猪请客,现在来了一堆崽,他看不出哪个是猪哪个是狗。再接下来为了看清未来的收益一定会加一些限制。有一些叫门槛低的投资人他保障不了你未来的成长。在座的很多人,你们发现什么作文最好写?就是只给了题目的。

唐诗(主持人):其实我特别想听你讲你觉得资本助力之后给你助了哪些分享。

王睿:从我们自己企业来讲,其实我们拿第一波融资的时候是2016年,当时我们从企业模型来讲,因为我们的效率非常高,我们是对比传统行业是传统行业效率的6倍,这个大门这么大,全国例外三层三十楼以上18分钟,我们45秒。首先在那个阶段我们缺的是服务人员,我们开出了很好的工资条件,没有人来应聘,因为人家来一看,清洁行业很多不是学历非常高的人群,来了一看工资给的非常高怕被骗。周总他们第一笔融资到了之后我就把产能的问题解决了。如果凭我们去解决,可能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两年或者三年。再接下来第二笔融资的时候解决的是我们扩招的问题,我们要开研发团队,研发团队一年的投入就要120万,结果第二笔融资直接帮我把系统问题解决了,其实现在包括我们在大连也有分公司,马上我们郑州杭州的分公司也要开。现在再管大连团队根本没有难度。前一段时间组织了日本参观考察,下飞机之后所有人赶紧打开手机,我们没有这种情况。

唐诗(主持人):看来您是接受了一轮,结果他给你的助力在哪里?

王权:从我的经历看,我认为资本投入包括我们创业者肯定想怎么能帮我们推进这个事业。资本和创业者真的是一个共赢的关系,尤其当你真正达成一致的时候,肯定是一个共赢的关系。大家可能看到了我资金的投资,其实好的资本除了资金的投入之外,可能还有一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支持。打个比方,一个案例很快就上市了。这种我们回头看小米,他这个模式其实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小米创业初期积累的所有人脉后面带的都是他的产业链、他的行业积累、他的管理经验。作为一个公司来讲这几项都是不不可或缺的。从你公司最开始要做什么,你的战略发展战略高度其实是源于你之前的社会的历练、工作的积累,绝对不是凭空产生的,他跟技术是一样的,技术也不是今天才有的AI,肯定是一个过程。你想复制小米,你要把小米当时找到的所有这些人脉和他后面所带来的产业链和经验服务拿到,你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我相信的各位都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模式。

我还要讲创业,掂量一下自己,我想从战略上来讲我想要打一个什么样的方向,确定好这个方向之后我可能更清晰的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助力。这种情况下,尤其像我们沈阳,在我们辽宁,要知道辽宁其实是也有他的优势在,当然很多劣势大家也看到了,可能有自己的劣势,但其实是有优势的。怎么把这些优势挖掘出来为自己所用这是我们创业的时候要考虑的。包括人才优势,好多优势人才都跑了,你有一些优势他回来了,一旦你的战略目标很明确的话他可能就很稳定。这种稳定的人才对你技术的支撑和你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那么你可以利用物流的优势,可以利用网络交流的优势,比如美国专门做全景拼接的大咖来互动,他可以给我们一些支持。所以说你要搞清楚资本给你这样一个助力的话,能给你带来一个高度你要搞清楚你自己需要什么。

张宏超:刚才王总说的特别好,我觉得企业在借助力量的时候要学会利用资本,而且要看懂看透资本的本质。一个是要有受益的,我们要知道做项目其实项目也是商品,把这个想清楚就对了,不一定做一百年,项目本身就是商品,要懂得利用资本。

唐诗(主持人):刚才他提到的这个,就是我接下来要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投资人可能也讲在投资过程中分两种,一种叫战略性投资,还有一种叫财务性投资。我想就战略性投资我知道的两个方案有一个开心农场,当时被腾讯进行投资,买过来之后就把他雪藏了,非常著名的开心农场就在我们视野里消失了,这个就是属于战略投资的非常典型的案例。在您的投资领域当中存在着战略性投资吗?您怎么看待战略性投资?

周倜:我们没有资格做这种事情,在我看来不算是一种投资行为,因为所有的战略的投资一定是基于被投企业和投资方这种协同的可能性,您提到这个案例它其实是一种防御性的思维,说白了我可能预见到的我现在不一定跟你合作这件事情,但是你可能做大来干掉过,干脆我就把你收掉。这是有交易行为。被控股的一方其实内心也会很清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他没得选。像您讲的腾讯去做这件事情,如果你不接受咱们俩就开战,最后是我可能损失了十个亿,你损失了十个亿,但是你损失了十个亿你就凉了。

唐诗(主持人):我最近读的一篇文章就是摩拜单车创始人的事情。

周倜: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各样媒体上去看到像摩拜这样的案例,我想提醒大家一点,背后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胡玮炜到底拿了多少钱走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通常不去揣测这件事情。我们作为一个创始人也好,还是投资人也好我们还是要独立思考,要知道这个东西背后的故事。

唐诗(主持人):刚才我们提到您投了王睿这个项目,最近我们在很多当中都会独到投资最大的风控就是对人的风控,王睿你觉得你能够得到我们周总的青睐是看重这个团队这个人还是看好这个项目?

王睿: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我也见过很多资本,包括拿到星海资本。其实在创业者本身你和这个企业家一块是组长,因为我们创业者本身也是创业项目这项商品中的一员。比如说如果一个三线CEO他成为这个项目可能有融不到。有的人看上,这个人是否有创业素质其实有一定的位置。我们在讲一个例子就讲到一个问题包括员工包括合伙人他是否有一定素质。

唐诗(主持人):我们现在也在带团队,我们也在品,你品这个员工究竟是能自主相应你的人,还是等着领导驯化。你要考虑自己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刚才提的问题是你们两个之间怎么对上眼的?

周倜:您刚才提到一个事情,我站在我专业的角度可能要做一个解释,你刚才提到风控的问题,风控是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人是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它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包括我们的交易对象,包括整个交易结构,所有的这一切构成这笔交易,每一个环节都是涉及到风控的,回馈到人这件事情本身来讲,一流的人是可以把二流的做成的,但是二流的人给他一个一流的项目也是做不成的。而且人的基因在整个项目上来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我们投资者来讲,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当初选择投资、决定投资那个点上做这个人、这个项目的判别度。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被改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看到的是一个基本上完成度已经比较高的东西了。能不能改变?有没有提升?一定是有的。但是他一定不像一个小学生或者大学生一样有那么大可被影响被改变的部分。这是我们要去选择的事情。当我们决定投资完成投资那一刻,不光包括投资所有的企业,我们也会问自己一个问题,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不会投他,这个事情有时候你是无法百分之百确定,甚至你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因为人是动态的,项目也是动态的,而且每个项目发展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当我投了他之后我选择相信他,仅此而已,这种相信有的时候是有矛盾的,一方面是没有得选,当然这个不绝对,一方面我们可以自我否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OK的,但是我觉得与其去后悔也好,或者反复也好倒不如去思考说站在今天我们的决策,我们还能帮助企业做些什么事情,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所以说投资是一个过程,不是我说投完了我就等。其实对于很多的机构来讲我觉得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大家知道很多机构管理的几十亿的资金,但是他的团队可能只有二三十人。而且我们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很多的投资经理可能是二十来岁刚刚毕业没几年的人,你让他去管已经公司做到A轮B轮的企业家他怎么去管。但是毕竟我们做早期投资的,我们认为这种影响,我们还会尝试我们能帮企业做点什么事情,这个作为早期投资来讲应该有的觉悟。

唐诗(主持人):资本投了你之后你觉得被限制了吗?

王权:实话讲没有。其实在投资之前要决定这个事情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私下里聊,他说我把你调查了一个底儿调,就是他已经做了很充分的调研。包括我们合伙人,调研之后,首先是他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所以在投资过程中,他也是希望往前走,因为他更多的是不会限制。我觉得今天这个主题说资本给项目带来的阻碍可能在一些媒体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多一些,我觉得在大部分时间不是这样的。

周倜:因为我们在媒体看来,尤其是从投资的角度我们一定是报喜不报忧的,我们一定会跟你讲我们投了哪些好的项目。其实是这样的,所谓的阻碍或者影响核心有一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我们经常讲打假,你项目如果处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中我没有任何必要去影响你,但是项目如果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节奏,或者做了一些错误的决断,那这个时候干预是有必要的。这个事情是当你的企业有重大的决策的时候我是有投票权的,我是要干活的,这件事情不是干预不干预的问题,这件事是我的责任。换句话说,干预不干预这件事情不是应该和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企业处在不同的阶段,处在不同的状态,投资人要发挥他应该发挥的作用。其实非常多的项目最后结果是不好的。现代公司法律就规定说董事会就是有投票的权利,你的公司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公司。如果说OFO是一个非常盈利的一家公司,没有人会考虑说怎么处置的问题。企业如果想尽可能避免资本对项目的打压,就是你自己做的足够好。

王睿:一般都会有限制,而且限制很大。其实他还是保证双方利益的限制方式。所以说很多在条款上的限制在这。

唐诗(主持人):我特别想提一个问题,你刚才说玛莎拉迪是一个比较过分的行为,那有没有这种人?

王睿:现在企业营业额应该是一千多万,估值应该到一个亿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一个月开四千块钱工资,我所有的在外部参加活动,这是我的外快,第二点我几乎每天都是在公司待到十一点半到十二点,我出差的时候我几乎没住过三星酒店。我要让他相信我。

唐诗(主持人):你们觉得资本入坑,我们觉得双方可能护互为坑,你们对坑是怎么解决的?

王权:给大家提个醒,我们找投资人的时候,所有收费肯定是坑,只要收钱的我认为就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投资人。再一个说坑来讲的话,可能投资人坑多一些,毕竟投资就有风险,看企业看的准也是很难的。他可能接触这样的企业各式各样各种发展阶段,甚至技术方向、商业模式等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但是可能大家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坑出现。怎么去找好的投资人?更多的可能就是资金方向一些支持,包括战略层面给一些产业链支持。到后期肯定要有战略投资,他真正给你产业链也支持。比如这个是华为投的,大家可能就觉得OK了。

周倜:我觉得作为交易的对手方来讲,我个人觉得坑和被坑应该是个常态,因为大家本身最终的诉求一定是有差异的。站在资本的角度来讲这个事其实更复杂,是因为项目方和资方交易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但是资方的背后是很复杂的。作为创业者或者创业公司怎么避免在去融资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其实你很难去判断。很多时候是没得选。第一个你自己要更专业,动融资你要了解这些条款意味着什么,这个机构到底什么背景,这个人的投资经历。所以这里面信息不对称必然是有的,互相都要了解了解。还有一个非常原始的话题,坑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只是坑的深浅和你掉进坑里能不能爬出来。作为企业来讲你只要是一个挣钱的企业,你是可以从坑里爬出来的。对方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机构,因为某些原因,当然我认为是机构的问题,这个事情聊了三个月之后就结束了,我认为是机构把它坑了。他是不是一个坑很多时候取决于你的心态。

唐诗(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个话题就聊到这。其实说到核心点无论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来讲,双方只要本着诚心的原则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成是我们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不成也没关系,面对困难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才会在创业路上走的更远。非常感谢各位嘉宾,还有听我们这段访谈的小伙伴们。我们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 2017 Coolsite360-上海意派 All Rights Reserved.